综合国力的较量(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国力的较量(五).doc

综合国力的较量(五)   在上一篇中我们一起研讨了综合国力测评的意义,基本上可以确认的是,综合国力的测评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意义不大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在国家层面较为准确地给出一个国家实施总体战的能力和对外输出力量的能力。当然,即使是这两个能力之间也很可能在某个国家的某个时期并不一致,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比如说现在的中国就属于综合国力较强但对外输出能力却还远远没能构建成熟的状态。   在本篇中,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下这个概念在古代具有怎样的意义。古代和现代的人类世界到底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很多人可能会说是科学技术,没错,而如果更加细化了来看,那显然首推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能力,其次是对能源的采集和使用能力,第三是交通运输的能力,这三个领域的巨大差别使得古人和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必须遵循完全不一样的逻辑。事实上在古代,由于这些能力都极为薄弱,从而形成了比较强的约束效应,因此反而更容易帮助我们认清综合国力的概念。古代军力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综合国力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想要准确界定并不容易,但是如上篇所述,我们以总体战能力为框去套,会得到较为准确的认知。而很显然的是,综合国力中各个要素对于一个国家实施总体战的价值却并不稳定。   先看人口因素。在古代,人口和战争能力之间的关系比现代更加模糊,最极端的例子是我国的明朝晚期,面对全民皆兵也只能凑出来十几万军队的满清,拥有1亿人口的明朝最终却败亡在其手上。问题在哪里呢?这涉及到很多的因素,首先,是否有合适的兵役人口来源。在古代,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直接依赖于参加战争的士兵和军官的个人素质,一个普通的,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或商人上了战场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那么是否有一个可以征集具备基本军事素质的人口基础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个人口基数应该既具有军事素质,也具有足够的忠诚,具有起码的战斗意志,这种主体民族兵源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国家军事能力的强度和韧性。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的主体成员是拥有土地的自耕农,他们因为有土地因而有财产,既可以置备起代代相传的大盾牌,铠甲和枪剑,从小可以脱产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对于保证自己公民地位的国家十分忠诚,再辅之以战胜后抢掠财产的激励,可以说古罗马可以随时征召一支十分庞大而又素质出众的大军。典型事例如坎尼战役中,古罗马有近7万的青壮将士被杀,但是罗马仍然挺了过来,并赢得了布匿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也正是罗马能最终征服整个环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到了古罗马帝国晚期,原先的土地制度早已废弛,土地兼并严重,那个朝气蓬勃且有恒产恒心的自耕农阶层基本消失,只有奴隶主的大庄园,里面是作威作福的奴隶主和大量毫无权利、财富的奴隶。而城市里的公民们要么是游手好闲的流氓,要么是“有奶就是娘”的商人,那么这个国家的优秀士兵去哪里找呢?罗马公民还是罗马公民,人口甚至更多,财富也更丰裕,但是此时这个国家军事人口的基础却消失了。我们在历史上见识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帝国扩张到极限,生产发展了,财富大大增加,帝国内的居民开始享乐,但是同时也不得不开始感到不安,彷徨于“安得勇士兮守四方”。唐朝在李世民在位时期还有诸多精兵良将,当时关中地区施行的是府兵制,这种由军事贵族控制的兵民合一的制度可以提供充足的具有合格军事素质的人力资源。但是到武则天时期,这种制度就已经崩坏,以至于此时的唐军对付契丹叛乱都十分吃力,大将王孝杰甚至兵败跳崖而死。整个平叛战争进行地颇为羞耻,原因就在于此时的帝国失去了在规模和质量上可以支撑的兵役人口基础。   当然,一般来讲一个强盛的帝国境内还有一些人可以打仗,那就是内迁的蛮族,对于唐朝来讲这是内迁的突厥人、契丹人、粟特胡人等,而对于罗马帝国而言,这是指来自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人、哥特人等,这些族群或为求生,或为避祸,怀着对文明和富裕的羡慕之心来到这繁荣的大帝国,暂时还没有罗马公民那种优裕的生活条件,因此还保留着尚武的习气,他们要想生存下去并有所发展,到军队里就业是个不错的选择。短期看,帝国用财富征召到这些蛮族维持了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长远看显然是饮鸩止渴。这在东西方各个帝国都有清晰的事例,西罗马帝国的末代帝王就是在日耳曼雇佣军团的操纵下终结的,而唐帝国的衰败也是因为东北边境的安禄山裹挟着当地的契丹等民族组成了强大的叛军攻入帝国内部。这些情况在古代比较突出,到了近代就弱化了,原因后面再详述。   我们会发现同样的问题:军事人口的基数在哪里?那时的中华大地上,最不缺的是木讷、愚昧的农民,以及最擅空谈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此时你就算出钱,急切之间也募集不到合格的士兵来组织起真正有力的军队。说到底,军事是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也是个赌命的疯狂领域,来不得虚假。根据史书记载,当安禄山的叛军逼近洛阳时,刚赶到战场的西域名将封常清试图以金钱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