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芙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芙蕖

《爱莲说》 主备人:王喜英 审核:初二年级组 【目标导航】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自主预习】 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 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交流展示】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归纳整理】 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的情感?对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视”。 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巩固拓展】 总结存储: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芙蕖》学案 【目标导航】 在掌握重点文章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结构之美、语言之美,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是一位有名的戏曲家、戏剧理论家,又是一个博学者,著有《笠翁十种曲》(传奇),多系写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故事;《闲情偶寄》(小品),内容包括戏剧理论、饮食、园艺等。本文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 1、初读课文,感知文本。(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芙蕖( ) 效颦( ) 群葩( ) 自夏徂秋( ) 迨( ) 菡萏( ) 异馥( ) 草菅 ( ) 2、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倚此为命 。 (2)以芙蕖之可人。 (3)迨至菡萏成花。 (4)荷花之异馥。 (5)殆所谓不善养生。 (6)又时病其漏。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不同含义) (1)以芙蕖之可人( ) 望天乞水以救之( ) (2)请备述之( )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 (3)蓬中结实( ) 有五谷之实( ) (4)过而不问之秋也( ) 自夏徂秋( ) (翻译下列句子) (1)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3)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交流展示】 1、第一段最后“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中的“备述之”具体指下文中的哪几段?请概括各段段意,自己设计板书。 第二课时 【归纳整理】 1、品词语: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 2、品美点: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 3、品情感:以“我从文中 处,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 【巩固拓展】 一、解释词语 1、不一而足 2、分内之事 3、安身立命 二、翻译句子 1、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2、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3、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4、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5、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6、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 采莲曲》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案 【目标导航】 1、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