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第一章 绪论56781.ppt
微生物学函授教程 生命科学学院 缪静 2008年7月 其它参考资料 1.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0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 2.“Prescott L M et al . Microbiology 4th”, WCB McGraw-Hill 3.“Foundations of Mirobiology, 5th”, WCB McGraw-Hill 4. 参考杂志 国内杂志:“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通报”、”中国科学“ 国外杂志:”Science“、“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 、”Advance in Microbiology“、Trend in Microbiology”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及其特点 1.微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不同于动植物) 微生物的特点 第一章 绪论 一、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的利用和控制 第三节 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思考题 1. 写出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 世界上第一次看到微生物形态的是谁? 3.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4.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的巨大业绩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他设计的鹅颈瓶(巴斯德烧瓶)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5. 简述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并说出各阶段的代表人物 。 比面值(surface to volume ratio)指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表面积称为比面值。 以球菌为例 比较乳酸杆菌和人的代谢能力 繁殖快 例 E. coil 在最适条件下,繁殖一代需要12.5~20min。如果按20min繁殖一代算: 24h,72代,→4.7×1021个后代 48h→2.2×1043个后代→相当于4000个地球 容易变异 例1 Penicillium chrysogenum分泌青霉素的能力 1943年,20u/mL 40多年后,5~10万u/mL 例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1943年,0.02μg/mL 几年后,1万倍 现在,40万倍 * 主要参考书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教出版社 《微生物学》,黄秀梨,高教出版社 《微生物学》,蔡信之,高教出版社 《微生物学》,沈萍,高教出版社 《微生物学》,杨熙康,高教出版社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8/e 《微生物学》第二版,无锡轻工学院,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六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微生物是指一大群个体体积微小(一般直径小于0.1mm),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 小(个体微小) 简(构造简单) 低(进化地位低) μm(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 nm(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即“分子生物”) 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 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营养物质吸收面 代谢废物的排泄面 环境信息交换面 物种的多样性 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二、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1.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研究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对自然界,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微生物在农业,工业,环保,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应用等。 3.分支学科:自习(周2P7~8)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的利用和控制 二、微生物的发展和微生物学发展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