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 经 穴 (1)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 食 中 无 小指 脾土 肝木 心 火 肺金 肾水 (2)手法 :旋推为补,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100到500次。 (3) 作用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 腑 之 穴 (1)位置:大肠 ——食指桡侧 小肠 ——小指尺侧 胃—— 拇指桡侧二指节 膀胱 ——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 胆和三焦无特定部位 (2)手法 :上推为补,下推为泻,来回推为调,平补平泻,保健用调法。 (3)作用: 大肠虚寒:用补法。 大肠湿热:用泻法(30分钟有效)。 小肠:泻法,代清下焦湿热。 胃:清法,食滞中焦。 补肺经 清心经 头 面 四 大 穴(外感表证) 天门(攒竹) 位置 二眉之间至前发 际成一直线 手法 两拇指由下至上 交替直推。 上 推24次,开天人 合一的门户 坎 宫 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 横线。手法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 分推。用指腹沿眉毛 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 梢,一般分推24次,分 推阴阳,使阴归阴位, 阳归阳位。 太 阳 位置 在颞侧的凹陷处。 手法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 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左为太阴,右为太阳。 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掐1为 1遍,3~5遍。 止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 龟尾 位置 尾椎骨端 手法 拇指端或中指端揉, 次数)100到300次。 作用 通调督脉之经气,调节大肠。治疗:泻泄,便秘,脱肛,遗尿。 小儿惊风 七 节 骨 位置 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手法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七节法。(次数)100到300次。 作用 温阳止泻,升气提脱,泄热通便。 推七节骨_搜搜视频 腹 位置 脐周大腹部。 手法 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次数) 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钟。注意手法方向。 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腹胀,腹泻,腹痛,便秘,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好。 也可以用于保健。 脐 位置 肚脐。 手法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两手拇指和食、中三指抓住肚脐抖,掌根振颤。(次数) 揉100到300次,摩5分钟。作用 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失导滞。 门 穴 天门 (1)位置 二眉之间至 前发际成一直. (2)手法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 (3)作用 发汗解表,启迪智力,镇静安神。 囟门:大脑之门 (1)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2)手法: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或掌根放在前额,食 中 示三指自然放在囟门穴上摩 揉)。 囟门的诊病作用 囟门包括前囟和后囟。 早闭合:主要是小头畸形,头围小,将来可能导致智力落后,痴呆。 迟闭合:佝偻病,缺钙,脑积水,甲状腺机能低下等情况 囟门凹陷: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脱水等情况:腹泻,呕吐,出汗等。 囟门突起:脑膜炎等导致的颅内压比较高。 平时卫生和护理:注意卫生避免感染;囟门比较脆弱,因此孩子外出的时候要带上帽子避免阳光直晒和受寒。 囟门的治疗保健作用 本穴能安神通窍镇惊 摩法促进大脑发育、 头痛惊风、鼻塞。 高热冷敷降温 《宝贝一家亲》 窥探宝宝囟门疾病 - 爆米花网 板门:脾胃之门 (1) 位置 手掌大鱼际平面。 (2) 手法 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次数)100到300次。割治疗法。 (3) 作用 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 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掐板门治晕车。 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呕 二扇门:腠理之门 (1) 位置: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2) 手法: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次数)掐5次;揉100到500次。 (3)作用: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热平喘,是发汗的有效方法。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风寒外感。 箕门:水道之门 (1) 位置 :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2)手法: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次数)100到300次。 (3)作用: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潴留、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 前臂三穴 三 关 (1) 位置: 前臂桡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