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方春栽黑木耳技术.doc
北方春栽黑木耳技术
【摘 要】黑木耳立式地栽是木耳代料栽培的一种主要方式,此法不用搭棚,可以在大田内进行,也可在房前屋后空地做床,操作方便,出耳管理简单,节省人工。地栽木耳恢复了木耳的自然生长习性,耳片能够充分生长,耳片可以均匀受光、产量高、质量好。
【关键词】北方;黑木耳;春栽技术
黑木耳口感细腻清脆,滑嫩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但蛋白质丰富,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黑木耳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镇静止痛,清涤胃肠等功效,它所含的多糖体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是优良保健食品。
1 确定栽培季节
春栽黑木耳一般在10月上旬到元旦生产原种,11月末或12月初开始生产栽培袋,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结束。晚熟品种春节前生产结束,早熟品种春节后生产(即2月),3月中旬结束。无论晚熟、早熟品种,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打孔催芽.5月末至6月初进行大田管理工作,6月末采收结束。
2 菌种的选择与制备
在北方春季生产,为充分利用培养室、降低生产成本,最好进行早、中、晚品种搭配,可在不同的时间生产而相同时间下地、出耳。选用抗逆性强高产优质黑木耳品种,如长白7号、长白10号、黑916、新科、黑958、黑丰1号、黑29、黑931等。长白7号、黑916、黑29等为中、晚熟品种,在代料栽培过程中,长满菌袋后应后熟1~2月,达到有效积温后,才可进行开袋催耳。
3 制备菌袋
3.1 常用的配方
(1)木屑(阔叶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
(2)木屑42.5%,玉米芯43%,麸皮10%,玉米面2%,豆粉1%,糖1%,石膏0.5%。
(3)木屑45%,棉籽壳45%,麸皮(或米糠)7%,蔗糖1%,石膏粉1%,尿素0.5%,过磷酸钙0.5%。
(4)木屑29%,棉籽壳29%,玉米芯29%,麸皮1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5%,过磷酸钙0.5%。
3.2 拌料
先将石膏和麸皮、玉米面拌均匀,再加到锯末中搅拌均匀,料水比1∶1.2~1.4,加好水后待用。
3.3 制备料袋
采用17cm×33cm×0.04cm或16.5cm×35?×0.04cm聚丙烯折角袋,袋最好薄一些,能保证料与袋不分离,减轻“脱壁”现象。菌袋中间插入塑料棒一同灭菌。
3.4 接种
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接种,按常规无菌操作进行。
3.5 发菌管理
将发菌室温度升高到30℃左右保持24h,用0.2%的多菌灵液喷湿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再用15g/m3硫黄熏蒸消毒。接种后应立刻将菌袋搬到培养室的多层架上,料袋口朝上。每平方米可摆22~35袋。
培养室温度要先高后低。菌丝萌发时,温度在28℃为宜。5~7d后封面前,温度降至25℃,快速生长期(长满1/3袋时),温度降到21℃。由于袋内培养料温度往往高于室温2~3℃,所以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原则是“宁干勿湿”。培养室应保持黑暗,以免菌袋尚未发透时,便过早地形成木耳原基。前期封面前每天中午通风1次,快速生长期,每天早、中、晚通风,每次1h左右,促进菌丝生长。发菌期间,不宜多翻动。要及时检查,污染料袋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处理。
每隔7~10d要进行一次空间消毒,可在培养室内喷洒0.2%多菌灵,以降低杂菌密度,同时,四周撒一些石灰,以减少真菌繁殖的机会。一般35~40d菌丝可长满全袋,此时,进入后熟管理期,即使其进行继续发菌,以最大程度的继续分解基料营养、增加生物量,储备出耳能量,以达到一旦进入出耳管理,即可形成爆发出耳的生产效果,约经15d左右,即可发现大部分菌袋的接种块处有原基现出,此时,即可转入出耳管理。
4 出耳管理
4.1 出耳前的准备
4.1.1 用品的准备
生产1万袋木耳需准备场地667?,3m长的草苫子200片,微喷管200m,纱窗或晾耳筛子10m2,与床等长等宽的塑料膜210m。代用料袋栽露地摆放出耳,17cm×33cm×0.04~0.05cm的低压聚乙烯折角袋10000~13000个。
4.1.2 出耳场地的选择与整理
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南北向或顺坡作畦床,采取地面平床或地上床的形式较好。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1.5m,作业道宽50~60cm,床四周应挖排水沟,避免积水。低洼易涝排水不好的地块应做地上床,床面高10cm。耳床四周沿畦边间隔40cm打木桩,于床上架距床面高45~50cm的棚架、摆放枝条、杂草类遮阳物或遮阳网,气温长时间超过30℃时,相邻4个畦床用8m宽,遮光率80%~85%的遮阳网,进行二次遮阴、降温,防止杂菌污染。棚下以架条拱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