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蔬菜卖难问题的成因剖析和破解思考.docVIP

对我国蔬菜卖难问题的成因剖析和破解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我国蔬菜卖难问题的成因剖析和破解思考.doc

对我国蔬菜卖难问题的成因剖析和破解思考   笔者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及研究工作至今。以往,每到农家开春为种地打谱儿的时候,常有搞专业蔬菜种植和想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安插点蔬菜换钱的朋友找来打探:今年种什么蔬菜能保险些?他们担心的就是地里长出的蔬菜到收获时价低赔本,或没人要砸在地里。那时,凭着自己手里掌握的出口订单和内销合同,加上自己平时注意了解一些市场信息,也喜欢从中揣度点规律,还能给大家说对个十之八九。这是因为当时的蔬菜种植规模普遍不大,那些乌七八糟的有毒有害农药也没有如今这么泛滥,人们吃着相对放心,菜农种多少也基本上能卖多少。可最近四五年,自己再没敢给兄弟们出过主意。说起来,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仔细琢磨,不外乎两点:一是现在蔬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怕自己搜集、分析得出的信息不准,误导了人家。二是时下人们在蔬菜种植时施肥用药都没有定数,万一让人家种了,有人使用了禁用农药或不能做到按标准用药,出产的蔬菜加工出口不能用,国内销售,那叫“骨肉相残”。思来想去,干脆,还是免开咱这“尊口”吧!   可最近几年,蔬菜卖难问题几乎年年都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损失相当惊人,每每都无不令人感到痛心疾首。作为一名蔬菜生产、经营专业工作者,觉得有义务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即便其中有用的东西不多,至少也算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吧。   应该说,上世纪最后十年,各级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导、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可谓“十年磨一剑”。相当一部分农民由种粮转为种菜,也的的确确尝到了甜头,得了实惠。眼下,产菜大省、暖棚大县、“大蒜镇”、“生姜乡”、“辣椒村”即闻即现。可惜的是,自本世纪开始,尤其是最近几年,媒体上几乎每年都不乏这样的报道:某地芹菜丰收,因没人收购,菜农不得不将上千亩芹菜自毁大田;某地大白菜收购价格5分钱一斤,菜农排长队售菜等待不及,怒将白菜整车倒进路边水沟;某地大量窖藏土豆储藏期限已过,求各地前来采购“爱心土豆”;某地冷库储存的洋葱滞销,正在零价清仓,血本无归……还有,城里儿子不敢吃老爹从老家带来的蔬菜;某地生姜不用农药的供出口或自家食用,使用农药的供菜贩子流向农贸市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去年还“蒜你狠”、“姜你军”,今年突然又“蒜你贱”、“被姜军”,乍听是几句调侃,实际上折射着人们对“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无奈。   再看我们的蔬菜加工出口企业,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和国外采购商的要望,企业所使用的蔬菜原料,应该只限于来自自主管理的种植基地。首先,选择基地,对土壤、灌浇水源、周边环境有规定的标准要求。其次,在种植管理上,从选种育苗、浇水施肥、农药喷洒到品质鉴定、农残检测都有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再次,收获、运输、储存、加工、出口要有一套严格、紧密、封闭、能跟踪、可追溯的管理模式。据笔者所知,即使在目前,仍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完全满足这一要求。打个比方,一个年加工出口蔬菜制品能力5000吨的企业,其所消耗蔬菜原料的数量至少要在1.1万吨上下,按平均亩产蔬菜1.5吨、每年收获一茬半倒着推算,其自主管理的基地面积至少应该达到4800-5000亩。试想,要经营好偌大规模的一个农场,企业要付出包括土地租金在内的人、财、物力是何等之巨。如能风调雨顺、出口订单稳定,也许可以顺利运营。如遇天灾或国际市场波动导致出口受阻,其风险之大绝非企业自身所能抗拒。“一亩园,十亩田”,种菜而非种粮。事实上,要经营好一个5000亩的种菜农场要远比经营一个蔬菜制品产能10000吨的工厂难许多。所以,真实的情况是:这些企业迫于行业要求和客户要望,不得不少承租一些土地挂上自己公司基地的招牌,高薪招聘有种植技术和经验的人员来管理、操种,至多也只能算是一个示范园区。其产出的蔬菜原料数量与公司需要消化的数量比较,可谓杯水车薪。好在这些基地对与公司有合同关系的种植专业户起到了一定示范作用。但必须承认,公司所用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原料仍然来自于后者,即所谓的“合同基地”。由于管理上的松散加上后者要考虑成本,即或多或少要受到利益驱动,产出的蔬菜原料在品质和安全性上与来自公司自主管理基地的原料比较肯定是要打折扣的。于是乎,经常有如下情况出现:某公司因出口的蔬菜产品农残超标被对方口岸退货或销毁。某企业出口蔬菜弄虚作假、逃避检验被检验检疫部门列入黑名单或吊销出口业照等等。正因为此,我国蔬菜出口曾一度品种受限,数量减少。   以上赘述这么多,是想说明我国蔬菜卖难的现状,进而从中分析出蔬菜频现卖难问题的几大原因。   一、信息不通、不准。谁来建立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这个责任和担当在我国是不明确的。由于缺少这种服务,不能将蔬菜种植面积、收获预期、供需动态(包括国外)、市场预测等综合信息经过广泛采集、精确分析、高端论证后及时进行权威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