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具载人热气球的诞生横渡长江仅用时13分钟.docVIP

中国第一具载人热气球的诞生横渡长江仅用时13分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一具载人热气球的诞生横渡长江仅用时13分钟.doc

中国第一具载人热气球的诞生横渡长江仅用时13分钟   1783年11月21日,法国人在巴黎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载人热气球的放飞。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首先研制出以人造纤维为材料,以丙烷为燃料的现代热气球后,世界热气球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82年10月美国人福布斯访华,带来一个AX-7型热气球,球体上缝有一幅巨大的美国星条旗。他在北京长城等多处表演,出尽风头。回国前,他把这只热气球留给中国。后来,国家体委的刘年成和安阳滑翔学校的郝东山专程去法国学习热气球飞行,回国后就积极谋求开展热气球运动。按当时分工,他们先后几次与南京联系,但没有能迅速落实。凑巧,1984年10月底,湖北襄樊宏伟机械厂科研所的工程师应邀赴安阳,对新研制成功的滑翔机救生伞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他们正式提出要求,要在春节前,生产一个国产球体,换下美国的球体在北京作升空表演。研究决定由我率领有关专家赶赴安阳,去见识这个大家伙,现场分析研究。情况明,才能决心大。热气球的球体是一种带涂层的尼龙布,需一千多米,如去上海纺织厂解决,一时也来不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幸好库存有用来做滑翔翼的扎光尼龙布,它透气量很小,强度也很高,有好几种颜色,色彩十分鲜艳,数量足够。球体的进气口,因距火焰近,需特种耐高温阻燃材料,我们仓库里也有。心里有了底,决心自然可以下。   经过一个大站,   发个电报报平安   这是一项填补空白的任务,而且时间非常紧迫,不允许出一点闪失。AX-7热气球的球体体积为2 165立方米,充气后高20米,直径18米,充气加热后能产生705千克的升力。球面由18幅构成,每幅有20多米长,又由16块织物拼缝而成。球体下面有一个直径2米多的进气口,一条圆形的弹簧钢带包缝在孔口的耐高温阻燃织物里。球顶有个出气口,9根承载绳从拼缝中穿过,绕过球顶开的大孔,又从对称拼缝里穿过,在进气口底边缝制成18个连接扣,与18根钢丝绳相连,再分为3组,通过钢制连接件,跟三角形吊篮相连接。一个比出气口面积稍大的伞状织物,用绳子固定在球体内。一根操纵索很长,一头与伞状物相连,另一端拖放在吊篮里。飞行时,热空气的浮力会把伞状物紧贴在顶孔上,不让热气流出,随着吊篮上的加热器不断加温,球体内气温不停升高,气球就迅速上升;拉下操纵绳,被伞状物堵死的顶孔开放,热气流出,球温下降,热气球随即下降高度。一个电子测温头固定在球体内,通过导线与吊蓝里的电子温度计相连,飞行员可以随时监控球温。   AX-7热气球不允许拆了做测量,更不准做破坏实验。只有一本英文使用说明书,虽有参考价值,但总不能作为生产依据。如按正常工作程序,先做设计计算、出图、编工艺,再下达车间试制、检验,时间太紧根本行不通。我们打破常规,把各方面的能工巧匠和专家集中在车间里,共同商量,领导和大家一起干,随时处理碰到的疑难问题。外面大雪纷飞,人们热气腾腾,干劲十足。全厂上上下下都给开绿灯,要什么给什么。整整6天,终于在1985年1月27日下午6点钟胜利完工。那时交通和通讯条件校差,没有高速公路,打个长途电话还要等上几个小时。时间紧迫,虽然挑选最好的车,最有经验的司机,但当时北方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万一有事,耽搁在哪里我们都不得而知。因此要求司机一路上,经过一个大站,发个电报报平安。正是事事作精心安排,人人尽心尽力,热气球终于安全及时运到北京。   两个月造出   两整套热气球   1月30日下午,一个顶部为白色,底部为杏黄色、主体由红、白、蓝、绿色巨大纵向条幅构成的载人热气球,在北京体育馆足球场上冉冉升起,稳稳地系留在几十米高空中。“中国航空部”五个大字,在广阔的红幅上光耀夺目。北京首次完成热气球系留飞的火焰加热器、吊篮和气瓶都是借用美国的。因此热气球的研制工作也仅仅是个开始。南京的兄弟单位也派人赴京观看,事后,立即把全套美国热气球从北京运到南京工厂,也很快做出新球体,在南京航空学院成功系留飞。一场竞赛就此宣告开始。   热气球的外形是一种倒水滴形,经反复研究修改后,发出设计图,使球体外形趋于完美。球体与吊篮相联的三组钢丝绳是十分重要的连接件,我们遵照航空标准规定的方法,在钢绳端头编结蝇扣,并随机抽出一些作破坏试验,确保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加热器初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做好它也不容易。美国采用液态纯丙烷燃料,正常飞行时喷出燃气,应急时,直接喷出燃液,火焰一下子上窜1~2米高,使热气球迅速上升,躲避障碍物,作机动飞行。当时,我们只有液态煤气。加热器点火后先生成小火苗,它在飞行中不能熄火,用来随时点燃喷出的燃气。喷孔直径,光洁度和精度要求高,我们去武汉精密机械厂协作加工,并与美国加热器作对比实验后,才制造出自己的火焰加热器。燃料罐我们用的是普通家用液化气瓶,容量小,又没有安装压力表,使用时不知瓶中还剩多少燃料。另外,当吊篮着地会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