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河县金针菇袋料生产技术.doc
唐河县金针菇袋料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82-02
1 生产场地的选择
产地的选择,产地环境空气,生产用水及其它按NY/T5333中3.2的要求执行。
2 菌种
应符合NY/T5333中3.1的要求。
3 栽培季节
当年9月-翌年2月均可下料栽培。
4 生产技术
4.1 栽培基质
4.1.1基本配方
a)棉子壳76%,麦麸16%,玉米面4%,石膏粉2%,过磷酸钙1%,糖1%。
b)玉米芯72%,麦麸20%,玉米面3%,黄豆面1%,石膏粉2%,过磷酸钙1%,糖1%。
c)棉籽壳93%,麦麸5%,石膏粉1%,糖1%。
d)棉籽壳90%,麦麸5%,玉米粉3%,石膏粉1%,糖1%。
4.1.2棉籽壳、麦麸、玉米芯等基质及化学添加剂应符合NY5099附录A的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4.1.3锯末、花生壳、豆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
4.2 制袋
4.2.1拌料
糖等能溶于水的原料先用水溶解,其余原料拌匀后加水翻拌,拌透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5%。
4.2.2装袋
将闷2-4h的培养料装入17-19cm×33-36cm×0.003cm(一端出菇)或12.5cm×55cm×0.003 cm(两端出菇)聚丙烯塑料袋中,边装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每袋装干料0.3kg或0.6kg,聚丙烯塑料袋卫生指标应符合GB9688要求。
4.3 灭菌和接种
4.3.1灭菌
常压灭菌,加温至100℃,保持8h-12h;高压灭菌,在压力升到1.47×105pa,温度达125℃时,保持1.5h-2h。
4.3.2接种
4.3.2.1接种环境,器具消毒,接种管理
按NY/T5333中3.5.6.1、3.5.6.2的要求执行。
4.3.2.2料温冷却到25℃以后将袋料放入接种箱或无菌室,两头接种。
4.4 菌丝培养
4.4.1培养室要求
接种后将菌袋放入保温、清洁、干燥、通风、遮光的房间培养。
4.4.2培养室消毒
在使用前一天按每立方用40%甲醛8ml、高锰酸钾5g气化熏蒸。
4.4.3管理
4.4.3.1发菌室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60%-70%。
4.4.3.2接种后7-10d内结合翻堆检查一次,及时剔除不良栽培袋。
4.4.3.3培养时间
室内培养26-30d,菌丝伸入料内1/2-2/3,40-50d即可长满菌袋,转入出菇房。
4.5 出菇管理
4.5.1菇房要求
菇房应消毒处理,达到清洁,通风。
4.5.2出菇方式
满袋装料,套袋出菇或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或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或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或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4.5.3搔菌
菌丝伸入料内1/2以上时,解口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菌皮挖掉大约0.5cm,并将料面整平。
4.5.4提倡堆袋披膜
采用一端出菇的两个栽培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两端出菇可将栽培袋墙式叠放,菌袋堆高5-6个,堆放长度视场地决定。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份,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
4.5.5保湿通风催蕾
膜内小气侯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10-15℃,每天早上掀膜通风0.5h,7-10d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加大通风,不能把水洒到菇体上。
4.5.6掀膜通风抑制
当柄长3-5cm时要进行降温降湿抑制。即停止向地面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温度3-5℃,冬天保持2d,春秋保持1d。
4.5.7培育优质菇
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4.5.7.1温、湿度
温度6-8℃,空气相对湿度75%-80%。
4.5.7.2光照
极弱光,1勒克斯,光源位置不能改变。
4.5.7.3空气
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0.114%-0.152%。
4.6 采收
4.6.1采收时期
菌盖轻微展开,鲜销金针菇应在菌盖6-7分开始采收,菌柄长13-15cm,每丛80-170朵。
4.6.2方法
左手固定菌袋料面,右手紧握金针菇菌柄基部,整丛拔下,除去杂质后,按规格分类。
4.6.3转潮采后管理
采收后若菌袋缺水,向栽培袋内灌水0.1kg,6-10h后,将水倒出,然后将料面残留的小菇菌根等清除干净,然后升温到22℃,培养10-15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