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虚词
第四单元:古汉语虚词
一、古汉语虚词特点 二、代词 三、副词 四、介词 五、连词 六、语气词
代词 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人一般都把代词归在虚词裹,但它很接近实词,除辅助性代词“者”、“所”外,都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 代词都有指代作用,被指代的不仅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不仅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以是复杂的词组,甚至是句子。在古代汉语的代词系统里,除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以外,还多一类无定代词和一类辅助性代词。
一、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成三类:指人、指事物、指处所。其中存在着交叉的现象。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和“孰”一般只指人。“谁”的用法基本上舆现代汉语相同,主要用於一般问句。“孰”常用在选择问句裹,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 例如: ①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②寡人将谁朝而可? 《战国策·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③敢间谁之罪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④孟尝君怪之曰: “此,谁也?” 《战国策·冯谖盂尝》)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主要指事物,——般不指代人。何,的出现率最高,语法功能也比较广泛。
例如:①何贵何贱? 《左传·昭公三年》 ②大王来何*? 《史记·项羽本纪》 ③余何面目以视於天下乎? 《国语·越语上》 ④曰:是何也? 《荀子·天论》 四个例句中的“何”都指具体事物,可以译成“甚麽”,分别作主语、宾语、定语和判断句的谓语。“何”用作宾语最多。何”还常用来询问原因或方法,原因和方法是相联系的,有时难以区分。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这类疑问代词主要有“安”、“恶”、“焉”,它们主要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於现代汉语的“在哪裹”。
例如:①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 《史记·大宛列传》)②王攻楚将恶出兵? 《史记·春申君列传》 ③且焉置土石? 《列子·汤问》 ④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纪》 ⑤道恶乎往而不存? 《庄子·齐物论》 ⑥夫子将焉适? 《吕氏春秋·士节》 ! 安”“恶”“焉”还可以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安”、“恶”、“焉”用於反问句後都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
指示代词: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系统比较简单,只有近指的“这”和远指的“那”。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系统要复杂得多。下面分四类介绍。
“之”“兹”“其”:这三个指示代词既不是近指又不是远指,它们的语法功能表现在特指和泛指上。
“其”是特指代词,表示它所修饰的名词所指的人或物是特定的或适当的。“其”只能作定语。
例: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②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
“此”“是”“斯”:这是一组近指代词,相当於现代汉语的“这”。它们都可以作主语。
例: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史记·项羽本纪》 ②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论语·尧曰》)③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④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左传·案之战》 ⑤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还可以作定语。例: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 《庄子·逍遥游》
“彼”“夫”:“彼”“夫”是远指代词,相当於现代汉语的“那”。“彼,,的指代性强,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孟子·公孙丑下》 ②挹彼注兹。 从那裹舀出来,灌注到这裹。 《诗经·大雅·洞酌》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夫”的指示性较弱,以作定语为多。例:④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尚贤》 ⑤左右曰:乃歌夫“长鈇归来”者也。 《战国策·冯谖客 孟尝君》 4.“尔”“若”“ 然”:这一组指示代词的意思是“如此”“像这 那 样”,由於它们抅词义相当於一个动宾结构,所以有人称之为谓词性指示代词。
例:①公盥荐尔信,二 公参与做这样的事情。 《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②虽曰匪予,既作尔歌歌。 《诗经·大雅·桑柔》 尔歌:如此之歌。)
“若”只作定语。 ③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 宪问〉)。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孟子·寡人之於国也》 “然”多作谓语。
“焉”“诸”:这是两个特殊的指示代词。“焉”的意思相当於介词结构“於此”,经常用在谓词性成分後面作补语。 例: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②黯为人性倨……士亦以此不附焉。 《史记·汲黯列传》 ③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一部分“焉”虚化成了语气词,表示提示语气。 例:①我二十五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