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毕业设计指导书(路面设计部分)课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指导书(路面结构设计部分) 一. 设计任务与内容 任务:①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内容:①标准轴载换算与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计算; ②路基回弹模量与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确定; ③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④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⑤路面排水设计 ⑥工程量、材料用量及定额直接工程费计算。 二. 设计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5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12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10月。 三.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学钧主编,《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2月。 2.姚祖康编著,《道路路基和路面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 3.邓学钧等,《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6月。 四. 设计资料 每人一组,见《路面设计基础资料表》。 五. 沥青路面设计 轴载换算与累计标准轴载当量轴次计算 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BZZ—100表示。 ①沥青层计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包括前、后轴)Pi的作用次数ni,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i—第i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i—第i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P—标准轴载(KN); C1—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当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距小于3m时,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m—轴数。 ②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轴载(包括前、后轴)Pi的作用次数ni,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式中:C1—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当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距小于3m时,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m—轴数。 汽车参数见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附录A。 ③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式中:—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设计年限(年);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9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均当量轴次(次/日);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车道系数。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11 设计标准计算 ①设计弯沉计算 式中:—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二级公路1.1,三、 四级公路1.2;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路面1.0;沥青碎石、上拌下贯或贯入式路面1.1;沥青表处1.2;低级路面1.3; —基层类型系数。详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44 ②容许拉应力计算 式中:—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MPa); —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材料的劈裂强度(MPa);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式中:—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系数,细、中粒式为1.0,粗粒式为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D 设计步骤 (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2)按路基土与干湿类型,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一般不宜小于500M),查表法确定各路段土基回弹模量E0: ①根据所处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别确定临界高度值H1、H2、H3;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E1 ②根据路基挖填情况、地下水位确定各路段路基干湿类型;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E1 ③根据所处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别及路基干湿类型确定各路段路基平均稠度;查《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33 ④根据路基平均稠度、所处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别确定各路段土基回弹模量E0。查《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E2 (3)拟定路面结构方案; 参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A推荐方案,分别以干燥—中湿状态和潮湿—过湿状态拟定两个设计方案,一为比较,以为推荐。 (4)计算设计弯沉及各种路面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5)按设计弯沉计算路面结构层厚度: ①计算综合修正系数F ②计算 ③当量三层体系换算; ④按三层体系简化(查图)法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 (6)按三层体系简化(查图)法验算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拉应力; 结构层底面拉应力不得大于相应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否则须重新拟定路面结构方案,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