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今何在?七大藏书阁故事多.docVIP

《四库全书》今何在?七大藏书阁故事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今何在?七大藏书阁故事多

《四库全书》今何在?七大藏书阁故事多 七大藏书阁地图? 吴恕晴制图   中国的藏书阁都与水有关,因为藏书最怕失火。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名为《易经》中的“天一生水”之意。   乾隆年间,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第一本抄写本于1781年完成,计有经史子集3.63万卷。此后一共抄写了7部,分别藏于“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和“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这些藏书阁取名也几乎都有“水”字偏旁。但晚清及近代,中国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战乱不已,怕“火”的《四库全书》与藏书阁,也难逃焚毁的厄运。迄今,《四库全书》只有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版本于世,令人感慨万千!   不论阁、书俱在,还是书去阁空,甚或阁、书俱毁,这七大藏书阁的所在地,都是游人鉴古知今的绝好去处。   1、黑琉璃瓦顶的文渊阁   在北京故宫文华殿后面,有一座黑琉璃瓦顶的建筑,在金碧辉煌的故宫中显得极为别致,它就是文渊阁。   清朝入主中原后,逐渐接受了儒家传统文化,乾隆皇帝在公元1773年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书未成之际,乾隆已在心中开始为藏书之所思虑良久:“凡事预则立,书之成虽尚需时日,而贮书之所,则不可不宿购。”于是,他想到了江南藏书名楼天一阁,想到了明末北京故宫中毁于战火的文渊阁,那一瞬间,他好像寻找到了答案。公元1775年,文渊阁在北京故宫动工兴建,次年完工。   在中国古代,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文渊阁琉璃瓦采用黑色寄予着藏书防火之意。灰色的外墙,绿色的廊柱与雕花窗栏肃穆雅致,屋顶彩画绘着河马负书和翰墨卷帙,呈现一股淡然悠长的意境。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逼近华北,文渊阁内的《四库全书》开始了漂泊辗转的生活,至上海,抵蜀中,转南京,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这套书已然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条纽带。 文溯阁   2、沈阳故宫里的文溯阁   文溯阁位于沈阳故宫,建筑格局与文渊阁一样脱胎于天一阁,修建于1781年。   文溯阁有“溯涧求本”之意。乾隆在《文溯阁记》中说:“四阁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意”。   袁世凯北京称帝后,文溯阁内的《四库全书》运抵北京,成为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礼物,文化典籍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1922年,冷落故宫多日的《四库全书》被清室盯上,欲卖给日本人,在这危急时刻,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挺身而出,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民族文化良知与爱国心振臂高呼,挽救了国宝的命运。1931年,在张学良等人的呼告下,《四库全书》回到了它的“家中”文溯阁。“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文溯阁落入日本人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文溯阁获得重生。不久,《四库全书》再次离开文溯阁,最终辗转千里,来到甘肃。   如今的文溯阁,虽然书橱内没有了一本本典籍,但每一位亲临此地的游人,抚摸着岁月斑驳的印痕,心中都会涌起无限感慨! 圆明园遗址   3、被圆明园大火烧毁的文源阁   1861年11月25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奋笔疾书,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这位老人就是雨果,他矛头所指向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恶——火烧圆明园。染红夜空的大火不仅仅是民族之痛,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就在这场浩劫中,一座藏书楼也在烈焰冲天中化为断砖残瓦。   圆明园内的这座藏书楼名为文源阁,始建于1774年秋,次年春天完工,乾隆皇帝将《四库全书》第三抄写本藏于此。   文源阁位于圆明园的西北方向,南邻清澈见底、山鸟空鸣的水木明瑟,西邻青翠摇曵,黄莺飞舞的柳浪闻莺,?楼上匾额为乾隆题写的“汲古观澜”。楼前一汪池水碧波荡漾,水中立有造型别致,巧夺天工的太湖石,名“石玲峰”。画家金勋在《圆明园文献资料》中深情描述:“玲珑透体,环孔众多,正体为黑灰色,如墨云翻卷上冲。以手扣之,其音如铜……”每每读至于此,我常常浮想联翩,那该是何等的神奇曼妙呀!   据历史记载,文源阁内藏书《四库全书》页首印有“文源阁宝”“古稀天子”之印;页末则印“圆明园宝”和“信天主人”。喜欢浮华与奢侈的乾隆自文源阁修好后,多次来圆明园享受生活与读书之乐。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面对“恍如月宫”的万园之园,他们像一群狰狞残暴的野兽,在园内大肆掠夺,四处焚烧,黑色的烟雾遮蔽了北京城的夜空,文源阁与它所珍藏的《四库全书》不能幸免于难,最终化为灰烬。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如今,那场弥漫凄怆的大火早已经散尽,文源阁只留下一片地基,在郁郁丛草中向每一个经过它身边的人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避暑山庄文津阁   4、避暑山庄里的文津阁   我几次来承德避暑山庄,都愿意到湖区西北部的文津阁观赏。   乾隆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