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治维新的举措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一)政治:破除旧政治体制(破旧) (1)废藩置县: ①废除藩国,地方设置府、县、道,中央直接管辖 ②组建御亲兵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皇族:天皇 华族:旧藩主,旧公卿 士族:幕府直属家臣;各藩的藩士(从属、侍奉各藩的武士的称呼);一般的武士 平民:农,工,商,僧侣,神官 华族,士族,平民可以自由通婚; 人们有就业居住自由 兵役纳税完全平等 1871年11月,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了49名明治政府的高官,这个数字相当于明治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二)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阶段:创办官营企业(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没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中国使团“团长”是美国人,两个“副团长”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成员志刚和孙家谷的级别在出访前太低,一个是章京,一个是知府,原本就是“记名”的空衔,为了出使才赏了个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和礼部,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享受副部级待遇,没有实权。使团的任务只是了解外情,游说各国,劝阻修约。使团是国家的代表,派出这样的使团可见清政府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线上。? ????而日本使团则集中了明治政府的要员和精英,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仅这三个人就充分显示了使团的规格。而且人家在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目的之一就是落实《五条誓文》中的“求知识于世界”。因此,蒲安臣使团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而岩仓使团通过对欧美各国的认真考察调研,认清了世界潮流,明确日本改革发展的方向,回国后大力提倡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改革和日本近代化进程。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 看这段材料,说说殖产兴业政策第一阶段的方针。 代表性的国营企业富冈缫丝厂 (二)经济:殖产兴业 ①方针 第一阶段:创办官营企业(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 第二阶段:扶植私人资本主义 ②特点:政府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③意义:奠定日本工业化基础,掀起工业革命热潮,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三)军事:富国强兵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废除武士垄断军职特权 ②建立军事院校 ③军事机构改革:直接隶属于天皇并对之负责 ④扶植军事工业 ⑤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意义:使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4)思想文化:文明开化 ①社会生活:欧化运动 ②教育改革 ③传播启蒙思想      集合有志之士,商讨办法,以谋我国教育之进步,并集合同志,交换意见,扩大知识,明确见识。 ——《明六社章程》 学思之窗 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