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年前的关岭生物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亿年前的关岭生物群.doc

2.2亿年前的关岭生物群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经105°25′35″-105°27′54″,北纬25°52′16″-25°52′17″的范围内,面积约26平方千米。公园距离省会贵阳188千米,黄果树瀑布52千米,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江大峡谷也位于保护区内。在去地质公园的路途中,大巴内的车载电视循环播放的地质公园简介,让我了解到关岭生物群发现的幕后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的贵州山高路险,交通闭塞,经济十分落后,而且匪帮横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然有一些地质古生物学家满怀着对地质工作的热情,来到这里进行野外调查。地质学家徐德佑在关岭动物群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发现了许多精美的海百合、菊石和双壳类动物化石。1944年3月,徐德佑和他的助手来到了关岭普安一带做调查,这一次他们采到了形态奇特的化石。然而,就在将这些化石运出山外的路上,他们被当地的土匪杀害了。而他们这次发现的正是鱼龙化石,他们的遇难使这个巨大的发现沉睡了近50年。   1998年的一天,关岭当地的两个村民在一个叫做卧龙岗的地方采石,用来建造房屋。这一次,他们挖到了一种有着奇特图案的石头。很快这些石头被人出价300元收购,最后又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用20万元的高价买走。如此天价惊呆了当地农民,也惊动了当地政府,贵州省地质部门闻讯后迅速派地质工作者赶到关岭。当地质学家看到这些带有图案的石头时,大家才知道这些正是十分珍贵的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的化石。   关岭发现的化石很快震惊了世界,这个不知名的地方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这片云贵高原上,居然埋藏着大量2.2亿年前的海底古生物。关岭动物群中的化石门类多样,主要包括脊椎动物中的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类,无脊椎动物中的海百合、菊石、双壳类和腹足类,微体古生物牙形石以及一些古植物等,这些生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生物化石群落。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是海生爬行动物鱼龙和棘皮动物海百合,组成了关岭动物群的主体。   从关岭挖掘出的化石远远优于被誉为三叠世故乡的德国壳灰岩。关岭是全球晚三叠世独一无二的化石库,它的埋藏、分布面积有200平方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石埋藏地,为地质旅游和科普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地。2004年,贵州关岭化石群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的核心区位于卧龙岗。在卧龙岗的几间展厅内,许多海百合化石和鱼龙化石都被原地封存保护。在中国已经批准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中,有许多是以古生物为主体的地质公园,但是还没有一个以海生爬行动物和棘皮动物为主体的地质公园,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这种地质公园。   行走在有“古生物王国”美誉的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山坡上随处可见一些斑斑点点,其实都是海百合根茎的断面,如果顺着岩层挖掘下去,就会看到完整的海百合。而时至今日,人们都还无法判断,在这些岩石的后面究竟还埋藏着多少秘密。   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就在关岭发现了海百合化石群,因其形状酷似百合花,专家为它取名海百合。在关岭国家地质公园展馆内的巨型化石墙上,海百合的茎腕蜿蜒缠绕、随意伸展。这些形状柔弱、姿态优美的海百合,看似植物,其实是动物。海百合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喜欢在清澈的海水中成群居住,从几米深的浅水到深达千米的深海均有分布。长期以来,海百合被认为是最典型的浅海底栖生物,而在关岭生物群中发现的一些海百合,则通过根部长出的类似须根的蔓枝附着在漂浮的树干上过着假浮游生活。它们附着在漂浮树木上随波逐流,靠吞噬海底的微生物而生存。成年的海百合将卵产在水里,浮游的幼虫在找到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后能很快发育长大。从大约3亿年前起,海百合经历了几度兴衰,直到现代仍然繁盛不衰。关岭动物群中的海百合化石保存完整,而且体态硕大优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罕见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很高的观赏价值,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喜爱的收藏品。   在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与海百合一起出土的,还有更加珍贵的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的化石。鱼龙的拉丁文原意是“鱼形蜥蜴”,是一种身形类似海豚的动物,具有鱼形的身体,有四只鳍脚,善于在水中游泳但又用肺呼吸。大的鱼龙身长可达23米,体重数十吨,小的仅有一二米。它们以海洋中的菊石、鱼类、蚌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为食。鱼龙有一双很大的眼睛,即使在昏暗的深海里也能清楚地看到猎物细微的移动,一旦锁定猎物,它便摆动强壮的尾鳍像箭般射向猎物,用它那长满锋利牙齿的巨口轻而易举地将猎物撕碎。   鱼龙曾经是海洋中的霸主,主导着当时的海洋世界。然而让我们惊讶的是,鱼龙的祖先竟然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大约在2.5亿年前,陆地上爬行类动物中的一部分返回到海洋生活,它们以鱼龙为代表。这些鱼龙在由陆地进入海洋生活的初期,身体形态和构造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虽然已经进入水生环境,但仍然可以偶尔爬上陆地,所以这时的鱼龙主要生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