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学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选读学生.ppt

孔子其人 论语 论语人物156 山东大汉:上半身圣人,下半身不行。(李零) 个高,9尺6 趾高气扬 孔子身份:贵族,军人之后。 孔子姓名、家庭:县级干部,野合,排行老二 籍贯:邹人 孔子一生:很不得志 1-33岁 34-35岁 36-50岁 50-54岁 55-68岁 69-73岁 孔子到底是什么人? 活孔子 死孔子 真孔子 假孔子 孔门弟子 孔子与学生的关系 孔门一期 孔门二期 孔门三期 其他学生与其家族 孔子以前 孔子同时代 时代不详 论语 古人读论语 论语版本 论语注疏 论语篇章结构 论语在汉代的地位 今人读论语 外国人读论语 帛书竹简本 孔子及其弟子考证的参考书 孔子自己说不是圣人 对天命 对人性 对圣人 对仁人 对善人、成人、贤人 孔子如何变成的圣人 孔子是个复古主义者 孔子眼中的如何做人 乌托邦 半部论语能否治理天下? 周公之梦就是乌托邦 孔子因祸得福 孔子与大一统 孔子的历史地位与遗产 孔教乌托邦 从骂孔子到卖孔子 孔子创造的士人的宿命 论语选读 学而篇一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过去译] 能够模仿先哲而且不断地重复、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本身不就是快乐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共同切磋学习的体验,其本身不也是快乐吗?如果的确学有心得,即使别人不理解我从学习中获得的快乐,我也能够心平气和,自得其乐,这不就达到君子的境界。 【点评】学而,包括了孔子当年教学的目的宗旨态度和方法。如果按照上面译法,我宁可不学《论语》。讲良心话,我也是学生过来的,当年被逼读书学习,历历在目。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怎么能是不亦悦乎呢?否则只能说明圣人不是人,太不通情达理了。第二句也是没道理的,似通非通。如今的人们都是靠工资吃饭,如果遇到穷的时候,朋友要来你家吃饭,那是非常痛苦的,怎么能不亦乐乎呢,纯粹胡说八道。别人不理解我,我要在心里不怨恨,这才算做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不起我,还要我不怨恨,不难过,是不是太过分呢,我不打你,不骗你,还不允许不骂你,可能吗?这样的君子实在做不到。所以宁为真小人,不为伪君子。 学而篇二 有子:“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过去译] 有子说:一个人在家里能够很好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但出了门却喜欢冒犯上级,我很少听说过这样的事;一个人平时不喜欢冒犯上级,却会忽然组织起叛乱来,我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因此,有道德的君子在治国时,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建设基础上,基础立而规矩生。人们平时看起来很普通的孝与悌两种品德,大概就是实现仁政的基础罢。 【点评】“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感情,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兄友弟恭”也是这个意思。哥哥对弟弟好,弟弟的自然爱哥哥。问题是后来我们讲孝道只要求无条件的付出,你改孝,天下没有不是(不对)的父母。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怎么没有不是的父母,不是哥哥呢!孝道原本应该这样:世界上的生物,人也是,但凡生物都几乎这样,猪狗牛马鸡鸭等等,都一样,母鸡保护小鸡这是天性使然,这也为什么说母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但孩子大了,走开而各自不能相顾又是自然。动物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呢!中国文化中感情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宗族力量。中国过去的老百姓也是最可爱的 ,只要能有口青菜吃,他们是少找麻烦的。他们的要求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所以有子说的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是很少犯上作乱的,不好犯上的是不可能的,只是这种人有分寸、有限度。 学而篇三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过去译] 孔子说:“一个人,若是将大部分心思用于修饰言辞,装扮仪容,他几乎没有成为仁人的希望。” 【点评】有人不一定像小丑样“巧言令色”,但人们喜欢戴高帽也是人之常情。人如果真正修养到戴高帽都不舒服时,的确不太容易。所以巧言令色是很迷人,要警惕自己。那种素来不要名、不要钱者也要注意。问题在于不要把这些当成必须,用作工具。要知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还要知道做人做学问都要踏实,不能巧言令色。 学而篇四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过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是否尽了心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我传给弟子的知识是否经过了反复研习?” 【点评】曾子说我这人做学问很简单,就是每天用3件事考察自己。这里的学问不是学科,是个人的修养。但个人的修养仅是个人的问题吗?不是,扩而大之就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如果我们表面看这3问题,挺官样的,我个人认为我一辈子是做不到的,但可以有时候振作自己一下,无妨。理想还是应该有的! 学而篇五 子日:“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