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和其他表现手法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向高考·语文 4.(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例3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雪       夜雪     张实居       白居易 斗室香添小篆烟,    已讶衾枕冷, 一灯静坐似枯禅。 复见窗户明。 忽惊夜半寒侵骨, 夜深知雪重。 流水无声山浩然。 时闻折竹声。 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是化用谁的典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5.比兴 “比”就是打比方,即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朱熹所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比如《卫风·氓》,诗中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 例5 (2007·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衤颉⑦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动词词头,无实义。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衤颉(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对赋比兴比较通行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简单地说,赋就是陈述铺叙;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只要大家根据注释通读原文,即可发现,全诗只铺陈了妇女们采集野菜时的景象,既未用比,也未用兴,即可得出答案。(2)我们看到全诗分为三段,由第一段说“采”“有”,到第二段“掇”“捋”,到第三段“袺”“衤颉”,写出了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全诗三段,各段语言结构大体相同,只是变换了几个动词。 (3)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回旋反复和叠字的手法,语言和谐轻快极具音乐美,表现出欢快的情感。加之注释①中的“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即可得出答案。 例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中的菊花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案】 (1)赋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解析】无论说文解诗都要知人论世。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叱咤历史风云的人物,由此索解,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答案】 诗中菊花,象征农民起义军将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以及主宰乾坤的气概。这样写显得含蓄有致。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走向高考 ·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新课标版 · 语文 * 走向高考 ·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新课标版 · 语文 新课标版 · 高考一轮总复习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1)这两首诗写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