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犯编钟铭文补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犯编钟铭文补释.doc

子犯編鐘銘文“西之六師”試解 趙 曉 龍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自張光遠先生在臺北《故宮文物月刊》發表了子犯編鐘的著錄情況後,引起了學界的激烈討論。子犯編鐘共有銘文132字,銘文內容涉及到著名的城濮之戰有關,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本文僅對其中頗有爭議的“西之六師”問題試作以探討。 現綜合各家意見,先將銘文釋寫如下 隸定皆用寬式 : 唯王五月初吉丁未,子犯佑晉公左右,來複其邦。諸楚荊不聽命于王所,子犯及晉公率西之六師博 搏 伐楚荊,孔休大功,楚荊喪厥師,滅厥禹 渠 。子犯佑晉公左右,燮諸侯,俾朝王,克奠王位。王易 賜 子犯輅車、四馬、衣、裳、帶、市、佩。諸侯羞元金於子犯之所,用為和鐘九堵,孔淑且碩,乃和且鳴,用燕用寧,用享用孝,用祈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樂。 鐘銘“西之六師”試解 學界關於“西之六師”的理解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觀點: 認為“西之六師”是周王六師;[1] 認為“西之六師”是晉國三軍和秦齊宋的軍隊;[2] 認為“西之六師”是晉國軍隊[3] 持第一種觀點的學者忽略了子犯編鐘的時代。周王室的軍隊在西周文獻和銘文中常叫做“西六師”、 “西之六師”,卻不見於東周銘文。從文獻來看,東周王室的軍隊經常稱為“王師”。由於王室衰微,每當王室發生內戰或受到外敵威脅時,就會向諸侯求救。從《左傳》桓公五年周鄭交戰看來,王師只湊成中軍,規模應該不是很大,而且戰鬥力弱。從《左傳》、《國語·晉語四》、《史記·晉世家》的記載來看,城濮之戰王師並沒有參戰。 持第二種觀點的學者顯然是受到《春秋》僖公二十八經文“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於城濮,楚師敗績”的誤導,雖然湊足了六軍的之數。但這裏經文與傳文記載互相矛盾,童書業先生在《春秋左傳研究》城濮之戰與晉文霸業條業已辯明,得出結論:“城濮之戰晉以自己七百乘獨當楚(包括申息)陳蔡三國聯軍,以寡勝眾。晉方之宋、齊、秦,楚方之鄭、許,皆未參戰也。”[4]可見經文不足為憑,故此說不能成立。 李學勤先生認為“西之六師”晉國的“三軍三行,就是六軍,或稱‘六師’。看鐘銘,可能城濮之戰時已有三行的設置,後來不過加以固定罷了。”[5]為了便於討論,先將文獻中晉國軍制沿革列表如下: 晉襄公以前晉國軍制沿革表 魯莊西元年 晉緡公十二年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 魯閔西元年 晉獻公十六年 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 魯僖公二十七年 晉文公四年 蒐於被廬作三軍 魯僖公二十八年 晉文公五年 晉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 魯僖公三十一年 晉文公八年 秋,晉蒐于清原,作五軍禦狄 (注:晉文公九年卒) 可見,終晉文公一世,晉軍沒有六師的編制。雖然僖公二十八年晉侯作三行,但是從《左傳》來看,作三行應該在城濮之戰後,不可能參加城濮之戰。 另外,《國語·周語》上: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內史興賜晉文公命……內史興歸,以告王曰:“晉,不可不善也。其君必霸,逆王命敬,奉禮義成。敬王命,順之道也;成禮義,德之則也。則德以導諸侯,諸侯必歸之……臣入晉境,四者不失,臣故曰:‘晉侯其能禮矣,王其善之!樹于有禮,艾人必豐’。 《國語·晉語四》對城濮之戰的評價,君子曰:“善以德勸。” 《左傳》僖公二十八:癸亥,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君子謂是盟也信,謂晉於是役也能以德攻。 看來,晉文公應該沒有僭越之舉,遵循“成國不過天子之軍。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的規定。[6]而且從鐘銘來看,明顯帶有尊王的色彩。 李學勤先生依據《國語·鄭語》,對銘文中的“西”已做了解釋,甚是。 《左傳》僖公九年: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宰孔先歸,遇晉侯曰:“可無會也。齊侯不務德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於行。”晉侯乃還。 《國語·晉語四》:冬,襄王避昭叔之難,居於鄭地汜。使來告難,亦使告于秦。子犯曰:“民親而未知義也,君盍納王以教之義。若不納,秦將納之,則失周矣,何以求諸侯?不能修身而又不能宗人,人將焉依?繼文之業,定武之功,啟土安疆,於此乎在 矣!君其務之。”公說,乃行賂於草中之戎與麗土之狄,以啟東道。 而且晉所滅之國多在西部。由此可見,在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人們認為晉處在成周之西,所以鐘銘沿用了這一觀念。 筆者贊同張光遠先生的看法,認為魯僖公二十七年晉作三軍,由上軍將佐、中軍將佐、下軍將佐“六員大將組成之‘三軍’,是即鐘銘之稱‘六師’甚明,應非有所僭越特仿周王六軍之制而擴編”。不過張先生未能加以論述,筆者在這裏做以補充。 從《左傳》僖公二十八的記載來看,城濮之戰時晉軍的戰略部署是這樣的:中軍將原軫,中軍佐郤溱;上軍將狐毛、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