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薯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doc

甘薯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   摘要:为了明确甘薯(Ipomoea batatas L.)浙紫薯1号作为迷你甘薯种植的可行性,并为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紫薯1号结薯早,单株结薯数6个左右,前期薯块膨大快,小薯的粗纤维也较少,食味好,适宜作为迷你甘薯种植。   关键词:甘薯(Ipomoea batatas L.);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1-0025-02   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甘薯(Ipomoea batatas L.)新品种浙紫薯1号结薯早,前期薯块膨大快,薯形纺锤形,薯块表面缺陷、有星点状、皮层厚、表皮紫色且颜色深,薯肉主要颜色紫色且颜色深、次要颜色无,薯块大小比较整齐,薯块蒸煮后甜度中等、较粘、微面、微香、纤维含量较少。浙紫薯1号株型匍匐、叶心型、叶缘具多个小齿、正面叶色绿色、紫边叶、正面叶脉绿色、背面叶色绿色、背面叶脉淡紫色、顶芽形状凹且呈绿色、叶柄绿色、叶基紫色、茎顶端和幼茎茸毛多、茎蔓主要颜色绿色、长蔓、成年叶大小中等、节间长度中等、茎粗较细、分枝数中等。浙紫薯1号萌芽性较均匀,萌芽数量较多,自然条件下不易现蕾。   近年来,对作为早收上市的迷你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已有报道[1-9],而浙紫薯1号在生产示范中作为迷你甘薯早收上市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为进一步明确浙紫薯1号作为迷你甘薯种植的可行性,并为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特开展本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甘薯浙紫薯1号。   1.2 方法   试验设置分期掘薯观察区,面积17 m2,在其相邻地块安排生产区。分期掘薯观察区和生产区采用相同的栽培技术措施,均以300 kg/hm2过磷酸钙和300 kg/hm2硫酸钾作基肥。扦插期为2009年5月30日,扦插密度49 500株/hm2。栽后滴株、30、60 d分别施尿素60、210、90 kg/hm2[10]。试验地土壤为培泥沙土,前作为油菜,肥力中等。   试验在浙江省临海市城西进行。扦插后30 d开始考察浙紫薯1号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动态,以后每隔20 d、取样5株进行考察,试验共考察5期,3次重复,并分别在扦插后的74 d和90 d分两次收获、测产,同时增加两次取样考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紫薯1号物候期   对浙紫薯1号物候期观察结果(表1)表明,在同期扦插的情况下,浙紫薯1号的还苗期与浙薯132的一样,比心香延迟2 d;分枝期分别比浙薯132和心香延迟1 d和5 d;封垄期却比浙薯132和心香提早1 d,这与浙紫薯1号薯蔓生长快有关。扦插后30 d浙紫薯1号的主蔓长为0.79 m,分别比浙薯132和心香的主蔓长0.30 m和0.31 m。   2.2 浙紫薯1号形态特征和生长动态   浙紫薯1号生长动态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扦插后90 d早收情况下,主蔓长达到2.66 m,茎蔓绿色带紫、较细,基部分枝一般8~9个,单株结薯5.6个,小薯的粗纤维也较少,食味好;薯块耐贮藏。示范种植未发现黑斑病、根腐病和蔓割病等。 在扦插后30 d,浙紫薯1号的单株结薯数就达6.3个,此后并没有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单株结薯数在扦插后30 d内就基本定型。可见,浙紫薯1号单株结薯数定型较早。浙紫薯1号前期薯块膨大也较快,扦插后30 d,单株薯块产量(指鲜重,下同)就达32 g。扦插后70 d和90 d,单株薯块产量分别达到310 g和420 g。如果按扦插密度49 500株/hm2推算,则扦插后70 d和90 d浙紫薯1号的鲜薯理论产量分别达到15 345 kg/hm2和20 790 kg/hm2。浙紫薯1号的T/R在扦插后30 d时为3.75,扦插后50~90 d时的T/R在3.45~3.91之间,数值不大,且变化平缓。可见,浙紫薯1号在前期茎叶生长的同时,薯块的生长速度也较快。   2.3 浙紫薯1号薯块生长动态   扦插后70 d和90 d时,随机选取5株甘薯进行考察,并根据单薯质量(W)大小对薯块进行2种不同级别分类,分类Ⅰ将薯块分为3个档次,分别为W250 g、100 g≤W≤250 g、W400 g、200 gW≤400 g、50 g≤W≤200 g、W50 g的薯块,分类结果比较见表3。   扦插后70 d,5株甘薯的薯块共有30个,产量1 550 g。分类Ⅰ中,没有出现大于250 g的薯块;100 g≤W≤250 g的薯块仅有1个,重175 g,占总产量的11.3%,占薯块总数的3.3%;W100 g的薯块29个,产量1 375 g,占总产量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