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养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菇养殖

平菇介绍 平菇是著名中外的食用菌之一。它的栽培史很短,本世纪初先从意大利开始进行木屑栽培的研究,1936年萌后,日本森本老三郎和我国的黄范希着手瓶栽,以后种植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德国、日本、南朝鲜利用稻草。棉籽壳、玉米芯等栽培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世界上十大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如日本1971年平菇产量(到市场)733吨,1978年猛增至5500吨。世界其他国家产量也在迅速增加,1978年意大利2800吨,法国500吨。据统计资料表明: 1978年全世界平菇产量为15000吨, 1979年为32000吨。平菇发展之所以这样迅速,是因为它具有好多优点。 1.营养价值高:平菇肉质肥厚,蛋白质含量高,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如经常食用平菇,可以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压。有些资料介绍,还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2.适应性很强:平菇生命力旺盛,到处可以种植。不论是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都有分布。我国1975年以萌沈阳农学院就推广平菇栽培,到1978年全国才初具规模栽培。从上海、云南、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西、河北直到东北地区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初夏都可生产,目萌以陕西、河北、山东、江苏、河南、贵州利用防空洞栽培非常盛行。阳畦栽培,部分省已具相当模。 3.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目萌除了用长段木、短段木或树枝进行人工栽培外,也可以利用工业、农业、林业产品的下角料~~麦秆、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木屑等生料或熟料进行大规模工厂式生产。不但原料来源非常广泛,而且经济效益很高。如100斤棉籽壳能产鲜菇120斤,1斤麦草粉可收1斤鲜菇。生物效率一般都在40%~120%左右。 4.栽培方式多样:林区利用段木栽培。城乡主要在室内外、地道,利用木箱、床架、阳畦等进行生产,本书介绍7种栽培方式。 5.销路广:平菇昧道鲜美、价廉,能大量内销,还可出口,很有发展萌途。 (一)生物学特性 平菇(Pluribus)又名侧耳,国外有娃菌、人造口蘑之 称。在我国根据形态、特征、习性等差别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天花蕈、鲍鱼菇、北风菌、冻菌、元蘑、蛤蜊菌、杨树菇等。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侧耳)科、侧耳属。目萌栽培的主要种类有:糙皮侧耳、美味侧耳、晚生侧耳、白黄侧耳、凤尾菇等。 平菇栽培方式,常见有以下七种: 1.瓶栽 平菇容易瓶栽,对土地利用率高,可以长年生产,国外如日本比较常用。据资料介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可瓶栽90万瓶,用木屑210吨,米糠42吨,能生72吨鲜菇。一般要经装瓶——高压灭菌——接种——培养管理——采收加工过程。 瓶栽主要掌握管理措施:当菌丝布满全瓶后,移入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有散射光线、保持较高湿度的室内培养。瓶口当出现白色硬菌膜,子实体迟迟不发生,需要及时揭掉。若子实体密集,及时疏蕾;保证生长健壮。 2.箱筐栽培 利用木箱、柳藤筐等容器栽培平菇,其规格可以多种多样,一般积水为10厘米X33厘米X45厘米的箱子,可装培 养料5~6斤。 具体做法是将调制好的培养料装在布包里,包与包之间有一定间隙,在高压灭菌下保持1.5小时。有的地方采用蒸锅消毒,锅中水开后保持6~8小时,趁热出锅。在接种箱(室)里把培养料装入铺有塑料薄膜的箱中,压实包紧。待温度降到30℃以下时接种,然后排去薄膜中气体,卷好接缝口,放在架上或堆成品字形,在低温条件下培养。 另外,生料也可栽培,方法是将培养料消毒后装箱筐培养。消毒可采用1‰~3‰的高锰酸钾或1%生石灰。 当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后,即可除去盖在箱筐上的塑料薄膜,培养出菇。 也可除去箱筐,将栽培块移到培养室架子上,进行管 理,促其出菇,一般可收3-4批菇。 3.塑料袋栽培 用聚丙烯或农用塑料薄膜,制成23厘米 X 45厘米或 28 厘米 X 50厘米规格的袋子,装入培养料后,用橡皮筋扎口。 消毒时,袋与袋之间可用纸或其他东西隔开。聚丙烯耐压性能好,可用高压灭菌法。聚乙烯耐温、耐压性能差,宜用常压灭菌。常压灭菌时,锅盖要盖好,冒气后维持6小时以上;高压灭菌时,袋料要压紧,中间打洞,袋与袋之间有空隙,以利灭菌彻底。温度上升或消毒后放气速度要缓慢,以免导致袋子破损。 生料塑料袋栽培:常用的方法是袋内先装一层3寸厚的浸拌好的培养料,用手按实;铺一薄层菌种后,再装料,共数层,至满为度。然后,把袋口扎好,培养3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菌蕾出现时解开扎口,注意喷水,可连收2次。 4.室内大床栽培 室内大床栽培;菇房要坐北朝南,要求明亮,有保温保湿通风换气等优良条件。床架一般南北排列,四周不要靠墙,床面宽3尺左右,培养料块相距1~2尺,过宽不利菌丝发育。每层相距2~25尺。床架间留走道,宽2尺,上层不超过玻璃窗,以

文档评论(0)

puu811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