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章 耀 主要内容 心房颤动的概念 心房颤动抗栓药物的选择 心房颤动抗栓的合理强度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心电图 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 引起心悸,胸闷等; 心功能不全 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 脑动脉 冠状动脉 肾动脉 腋\桡动脉 下肢动脉 心房颤动流行病学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 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在<50 岁的人群中房颤患者罕见, 60岁后发病率明显增加,至 80 岁其发病率接近 10%。房颤发病的中位年龄为 72岁, 男性高于女性。 我国首项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在全国13 个省、14 个自然人群中抽样 29079 人,发现中国人房颤患病率约为 0.77%, 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 7.5%,患者人数接近 800万。 随着风湿瓣膜性心脏病逐渐减少,非瓣膜性房颤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 心房颤动与栓塞 在所有年龄组中,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 4-5倍,未经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4.5%。 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房颤卒中风险从 50~59岁的 1.5%上升至 80~89 岁的23.5%。 我国 8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的脑卒中患病率高达 30%。由于房颤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增多。 老年患者中,房颤成为卒中的重要原因。 脑动脉栓塞 脑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一过性脑缺血 永久性脑功能障碍 死亡 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性 口服抗栓药物 华法林: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 阿斯匹林: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而阻止血小板产生血栓烷A-2 (TXA-2)。TXA-2 有强大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而PGI-2具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和解除血小板聚集作用。 波立维: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起作用。 华法林的有效性 哥本哈根房颤患者阿司匹林及抗凝试验(AFASAK) 波士顿地区房颤抗凝试验 ( BAATAF) 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试验(SPAF)Ⅰ 加拿大房颤抗凝研究(CAFA) 非风湿性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试验(SPINAF) 研究结果显示,调节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组卒中的年发生率为 1.4%,而未抗凝组为4.5%,应用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减少68%, 也就是说每年给予每 1000 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可使31例避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研究还显示抗凝治疗可减少33%的全因死亡,减少 48%与卒中、栓塞相关的死亡。 华法林和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和波立维 阿司匹林比较,华法林可使所有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 46%,缺血性卒中相对危险减少 52%,但严重出血增加 1.7 倍。 每 1000 例房颤患者应用调节剂量的维生素 K拮抗剂1年,可避免 23例次的缺血性卒中,但会导致 9例次的严重出血。提示在预防卒中上,口服维生素 K拮抗剂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临床研究中,支持阿司匹林有效的证据弱于支持华法林有效的证据。数个阿司匹林与安慰剂的比较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减少21%。 依贝沙坦和氯吡格雷预防房颤血管事件(ACTIVE-W)研究比较了调节剂量华法林与阿司匹林(75~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预防卒中的作用,发现华法林对预防血管事件优于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抗栓治疗 利 弊 利 弊 合理抗凝强度 合理的抗凝强度是指既能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又是颅内出血(ICH)危险。 合理抗凝强度的指标 研究发现当 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比率)<2.0 时,卒中的风险增加,如果目标 INR≤1.5,则对预防卒中无效。当 INR<4.0 时, 的风险相对较低,高于 该水平时 ICH风险急剧增加。 临床研究中已成功应用 INR2.0~3.0 (2.5)作为目标水平,因此将此作为控制目标是合理的。 老年患者为卒中高危人群,但抗凝治疗出血风险亦明显增加,其抗凝强度仍有争议。 老年高危患者的指标 ≥75 岁老年高危患者同样建议抗凝治疗。 2006 年房颤治疗指南中建议对有较高出血风险且对华法林无禁忌的≥75 岁房颤患者, INR 值不能安全维持于 2.0~3.0 时,可将 INR维持在 2.0 左右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及全身栓塞。 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SPAF Ⅲ及AFASAK 2 研究显示联合应用低剂量华法林及阿司匹林对预防卒中的效果欠佳。房颤卒中高危患者联 合 应 用 氟 茚 二 酮 及 阿 司 匹 林 的 临 床 研 究给予房颤高危患者较高强度的抗凝(INR2.0~2.6)治疗或联合应用阿司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