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苔有色泽,厚薄,润燥等变化。 有苔——表示胃气存在,有抵抗病邪的能力; 少苔,剥苔,无苔——表示胃气受损或胃阴损耗; 其程度少苔较轻,剥苔,无苔较重;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邪逐渐加重,舌苔由厚变薄,表示病邪逐渐减轻。 《灵枢·经脉》篇指出,足太阴脾经“散舌下”,必要时临诊还需查舌脉即舌下系带两旁的静脉,如增粗、增长迂曲暴露,色紫色暗,其外侧小血管呈囊柱状,粗枝状或囊状突起,均提示有瘀阻。 2.察脉象 《难经》: “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 肺为十二经之终始,营卫气血循行复会于气口,诊寸口能够了解营卫气血的盛衰,独取寸口,动脉浅,可触之,易分辨。 正确掌握诊脉方法,寸关尺要定位准确,指力适度,浮中沉应细心体会,且病人体位要自然,注意异常脉位置,如斜飞脉,反关脉。 胃病患者的脉象多为弦,细缓,数,涩等,右手甚显。 * 米子良教授简介 米子良教授系内蒙古地区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我院伤寒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卫生厅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历任内蒙古教育厅、卫生厅高评委员会专家。 先后主持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45篇。主编及参编《内蒙古食疗药》、《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黄河医论》等著作。研制的“三宝大造片”获内蒙科技进步四等奖。主持完成内蒙科委课题“内蒙古中蒙食疗药学的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浅谈 中医对脾胃病的诊治特色 主讲人:米子良 教授 一· 概 述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脾胃具有对水谷受纳和消化及对精微的吸收和输布的作用,将水谷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物质基础——津液、营卫和气血,三者层层深化,津液化生营卫,营卫化生气血。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病。 二.诊查要点 1、望舌象 望舌象包括望舌质,舌体,舌苔三部分。舌为心之苗,舌质的色泽变化,舌体的形态改变,反映人体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盛衰。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的蒸腾所生,有苔质,苔色等变化,反映病位的浅深,疾病的寒热性质,病邪的进退和胃气的有无等。 舌质红——多见于肝热犯胃或胃热积聚,并且舌苔黄腻或灰腻,厚腻为脾胃俱热或食滞胃肠。 舌体胖边有齿痕——多见于脾胃气虚; 舌质淡舌体胖,苔厚白——为脾胃阳虚; 舌色红或绛,舌面无苔如镜——为胃津干涸之象; 舌红有裂纹或花剥——为胃阴不足,阴虚内热; 舌暗或紫暗或边有瘀点,瘀斑——均为胃络瘀阻之象。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饮食不下” ,即指出该病是以胃脘部疼痛,胀痞,满闷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该病包括了西医的“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炎” ,“反流性胃炎” ,“疣状胃炎” ,“食道炎” ,“食道息肉” ,“食道癌” ,“胃癌” ,“胃贲门迟缓症” ,“胃息肉”等。 三.病证相关 四.临证备要 古人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说,以调脾胃升降之气机,认为治疗胃病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以清为道,病症相同有异当辨证治之。 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现代检查数值为中医辨证延伸,如慢性胃炎辨水肿,充血,色红,黏膜糜烂,为热郁湿重;胃黏膜苍白,或是红白相间,血管显露,为气虚血瘀;肠腺化生或见上皮细胞者为瘀毒郁结;若伴胆汁返流者,为胆胃不和之象。这些微观现象可弥补中医之不足,并有力的促进疗效的提高。 2.脾胃病治疗与整体调节结合 辨证时不仅要注意脾胃主运化与升降失常的临床表现,更应关注全身整体状态以及年龄,体质,性别和职业,环境,气候,饮食等对机体的影响,综合考虑。通过整体调节不仅脾胃病症状得以好转,全身情况也会有明显改善。 3.肝脾(胃)同治: 如肝失疏泄,脾胃纳运失常,肝郁气滞血瘀或肝郁化火,肝气横逆犯胃可见胃胀胁满,嗳气反酸,治以泻心汤,四逆散加减。 4.通降治酸抑菌: HP、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形成溃疡炎症的必要条件,郁热犯胃,湿热中阻,胃失和降为主要的病理特征,和降胃气可使胃酸减少,如左金丸,生姜泻心汤,枳壳,煅瓦楞,乌贼骨,浙贝, 黄芩,川连,公英酌情选用,如虚寒症可选砂仁,木香,陈皮,生麦芽等。 5.溃疡宜托剂: 先贤云:“形不足者,调之以甘药”,治用小建中汤或黄芪,桂枝,当归,白芍,乳香,没药等。 6.胃脘嘈杂,灼热: 法宜清热温润,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巴克曼公司产品在石化行业技术应用201508.pdf VIP
-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品质》高尔斯华绥优秀实用详解.ppt VIP
- 2021年初中物理培优(重点高中自主招生 竞赛)难题练习第20章 电与磁.docx VIP
- 《游青城山记》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上)《三峡》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docx VIP
- 2024年秋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公司战略规划模板.ppt
- 生命生态安全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