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0后不是问题,却是问号
90后不是问题,却是问号
90后不是问题,却是问号(2009-08-17 09:52:36)标签:90后 曾轶可 90门 一代 娱乐
有说我们靠老爸,我也才14岁,只能靠老爸!” 强烈的排比语气透露地是对外界强加给他们的误认的不满:“总不能让我现在去外面打工吧?如果现在打工,被70、80的看到是不是又该说我们不好好学习了?” “我们出生在90年代不是我们的错。”也有90后在博客上反驳:“相反,我们有比你们更激烈的社会竞争。” 专家称,过早的竞争压力使“90后”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对网络依赖等问题,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 处于青春期的90后同时也处于叛逆期,也许,这是他们在闯社会之前可以进行的最后一次为所欲为。突出的个案所折射出来的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来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为90后所提供的环境。不能将社会道德的集体滑波“嫁祸”于90后。 “他们都还是一群孩子,不懂事的孩子,正尝试着用他们的方式探索世界,也探索自己。”一位愿意去理解90后的人士说。个案不能代替全体,少数不能说明主流,90后身上有着明显的代际烙印,他们关心社会、信息洞察能力强,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他们唯一缺乏的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以及给他们融入社会的时间。一项调查也显示他们“富于个性与创造力”,虽然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却是充满自信的一代人。90后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糟。 “这些事确实发生过,但现在却是过眼云烟了;我们思考着自己生活的时代、生活的地区;我们在人生的活动舞台上既当观众、又当演员;我们观察四季更迭、春秋代序……”(19世纪的英国散文家威廉*赫兹里特《论青年的不朽》)这篇文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从青春期走向后青春期的青年人。 90后不是社会问题,也不应该成其为社会问题,但是,如何对待90后,却构成了社会接纳他们的一个问号。 继《还有多少中国味儿?》后再次聚焦90后,敬请关注。 他们是陌生人,是他们时代派来的曾轶可蒋方舟对飙90后肖锋:90后是自动脱落的一代
90后成长不是问题,社会教育却是问号;90后性放纵不是问题,社会道德滑坡却是问号;90后自我表达不是问题,社会舆论跟进却是问号。一切泼向90后的污水,都经过成人社会的亲手搅拌。
文/胡赳赳
90后成长不是问题,社会教育却是问号;90后性放纵不是问题,社会道德滑坡却是问号;90后自我表达不是问题,社会舆论跟进却是问号。一切泼向90后的污水,都经过成人社会的亲手搅拌。 文胡赳赳 90后群体引发的关注居然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登场的:人们兴奋地议论90后,原因是他们中的一些在尚未走出校园的时光里,就已经开始了让成人世界瞠目结舌的“身体游戏”。网络这种新媒介技术在中国已经无处不在了,它让这种“身体游戏”成为一波一波吸引人们集体窥视的下载狂潮。 最新的一轮下载狂潮则是发生在7月底的“90后啤酒门”事件,一位14岁的女生在醉酒后用啤酒瓶自慰,模糊的视频中传来了一名男子“教唆”的画外音。与日本AV片的某些段落如出一辙,此前的所谓“摸奶门”、“脱裤门”已经让人们惊讶于90后群体的道德尺度了。与之相比,一个艺校少女拿美工刀割腕让血流下来的“自残门”只能算是一次精神与审美的双重历险。 当这样的视频流传并进入公众视野后,其标本意义更甚于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因为那是成人领域的事,而在2009,最大的90后也才过完他们的18岁生日不久,大部分还没完成学业。 想想在他们成长阶段经历的社会环境是什么,也许就能够找到答案:《新周刊》曾经尖锐的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性自由、消费主义和成功学。在成人社会里经历的一切在未成年人社会里复制了,最该指责的又是谁呢? 谁在为90后辩护? 在这场对90后的争议中,90后因为是当事方而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辩解无效。另外,他们也不拥有将自己声音放大的方式。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的声音也被淹没在一片“讨伐”声中。 一位80后的出版社编辑反驳说:“为什么要给他们贴上90后的标签呢?”显然,这是一个媒体和公众之间玩的游戏,有人爱这样看,就有人传播。她形容网络这种媒介本身就是“风月和廉价”的。 在网络上“厮混”很久,近期又因网络集资拍喜剧DV《阿芬Mr.Fun》而露面的导演胡淑芬则说:“这种事,我们70后也干过。”他回忆自己在课堂上用身体捅报纸,以及跟女同学在山坡上打滚的时光。他补充说:“只不过我们没赶上有手机有摄像机的好时候。” 大卫是生于60年代的专栏作家,他指出:“这是一种90后的游戏。这游戏并不古老,从有人类那一天起,就存在,只不过,因为网络这游戏被召布天下。” “我们可以说90后越位了,但这类事情我相信,80后、70后、60后也不陌生。”大卫说,我们可以找出一大堆指责的理,但我们也有责任反思,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