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参考]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面临的经济形势判断
[信息参考]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面临的经济形势判断
【现状与问题】
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判断
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所汪田姣指出,广东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危机史无前例,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第一,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已完全改变。一是超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其对广东未来所造成的危害将超乎想象。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16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案件占全球的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的75%,广东更是首当其中,涉案共47起,占了41%的比重。近两年在这新一轮的贸易摩擦战中,广东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无一幸免。二是西方国家消费模式因危机而改变,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制约进口需求。比如美国,2009年居民的储蓄率从原来的几乎为零上升到7%左右,需求锐减。大体要经过3-8年的后危机期,其储蓄率、国内消费才可以逐步恢复到危机前正常水平。短期内,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需求不会有明显的恢复性增长。三是主要经济体经济的脆弱性为经济复苏平添了不确定性,并暗含新的危机。全球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国高额赤字和债务可能导致新的危机,全球通胀预期上升。世界经济可能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很难再有前几年的宽松环境。
第二,内生性动力不足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桎梏。一是广东高度外向的粗放发展模式使得外贸发展严重受制于外部条件。这种高度外向的发展模式使得原材料、市场高度依赖国外市场,长期惯性的粗放式投入,又忽略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育,已严重阻碍了广东经济的发展。二是低成本的优势丧失殆尽,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已量变为致命的稻草。截至今年5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6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汇率方面,截止到今年5月份,半年来人民币相对欧元实际有效升值接近13.33%,相对美元实际有效升值接近2.87%,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后,未来半年将有望再升值3%左右。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人工成本方面,最近广东以27.8%的幅度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外贸粗放式的发展已不堪一击。三是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导致相继被其他省份超过,劣势愈发明显。《省域经济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显示,在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江苏首次超过广东位列第三(前两位为上海、北京)。
第三,外贸发展方式快速转型,已迫在眉睫。一是人口红利的终结显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来临。过去20年来,当劳动力供给旺盛的时候,低廉的工资支撑了广东外向型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当前几年珠三角“民工荒”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表明“刘易斯拐点”正在悄悄地靠近;当“本田罢工”事件以及富士康等以极端方式来实现工资突然的较大程度的恢复性上涨时,标志着人口红利开始终结。而且,业内人士认为珠三角将迎来更为严重的“劳工荒”并伴随着工资的持续上涨。通过转型消化人工成本的压力再也不能忽视了。二是外资搬离给广东产业现状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富士康公司以66%的加薪承诺平息了外界的压力,却以快速的搬迁逃避了此次突然增大的成本压力。虽然它的搬迁符合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但是这样一个出口规模超过500亿美元、解决30万人就业的大工厂突然搬离,对广东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它的离去,实际上在给出明确的警示,即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1(信息来源:《当代经济》2010年第6期)
当前内需刺激政策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第一,投资未有对应需求,加剧经济的产能过剩或设施闲置。投资的本质是资源的跨期配置,目的是在未来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因此,不论是政府和私有企业的投资,都应考虑当前的成本和未来的社会或市场需求。如果投资不对应需求,就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产能的过剩。尽管在短期内,这种投资对经济增长确实具有立竿见影的推动效果,但当这类投资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时,就会因没有社会或市场需求而造成某些产业新的产能过剩问题,如在新能源、基建设施等领域,又将增加未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
第二,投资以基建和重工行业为主,“墙里开花墙外香”,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2009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但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重工行业。这种内需刺激政策已经对国外经济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客观上暂时起到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然而从国内看,对基础设施和重工行业的大规模投资尽管能够在短期内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却不能够创造充分的社会就业。而且,经过近十年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我国的公用基础设施面貌已有很大改善,在该领域继续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空间已较为有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气体充装站隐患排查清单(24页).pdf
-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doc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 明代山东地区枣强裔移民考.pdf VIP
- Magpie Murders《喜鹊谋杀案(2022)》第一季第三集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docx VIP
- 公务员的职业发展与个人规划.docx VIP
- 2025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完整版) .pdf VIP
- DLT-612-2017-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pdf
- 2023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2023年高考政治真题解读(新课标卷:安徽、云南、山西、吉林、黑龙江).docx VIP
- 药物化学重点总结【参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