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英若诚剧本翻译看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doc
从英若诚剧本翻译看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
摘 要:戏剧的翻译多以文字欣赏与研究为目的,其舞台演出的属性大都被忽略。戏剧究竟是用来阅读还是用来演出?长期以来,这一直是戏剧翻译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困扰戏剧翻译研究者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讲从英若诚先生翻译的戏剧文本探讨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关键字:戏剧翻译;英若诚剧本翻译;表演性原则
一,戏剧翻译的特殊性与可表演性
(一)戏剧翻译的特殊性
戏剧在西方常用drama和theatre两个词来表达。但是它们有着各不相同的内涵。在戏剧理论、戏剧文学、戏剧美学等研究中多用drama来表达。而在有关表演艺术领域研究中,则用theatre一词。苏珊?巴斯耐特(Susan Bassnett)认为,theatre不是一种文学样式,而是一种艺术;语言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而对其他文学体裁,保护drama,语言都是唯一的表达方式。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作为戏剧剧本,也就是西方称的drama。
和小说翻译、诗歌翻译一样,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长久以来,与小说、诗歌翻译相比,对于戏剧翻译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普遍认为这是戏剧翻译的特殊性造成的。戏剧既是一种文学艺术又是一种表演艺术。戏剧的这种二元本质决定了戏剧翻译的复杂性。
(二)可表演性的提出
可表演性(performability)是出自戏剧艺术理论中的术语,在西方早已有之,是戏剧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重要的特征。可表演性一词是苏珊?巴斯奈特在其《仍陷于迷宫中--对翻译与戏剧的再思考》一文中正式提出。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借鉴了于贝斯菲尔德和库赞的戏剧符号学观点的基础上,巴斯奈特认为戏剧文本是不完整的。戏剧翻译应该遵循两个不同于小说和诗歌翻译的原则即:可表演性原则和戏剧文本功能。可表演性原则对于译者有两个启示:第一,可表演性说明文本的概念和表演是两个不同的方面;第二,戏剧文本内隐含一些可表演性特征--语言的动作性。因此,她认为,可表演性是戏剧翻译者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
二、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英译剧本为例
(一)直接效果原则
活的语言,是指演员将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话语以其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传递给观众,使原来静止不动的语言文字转换成流动的音波。除了韵律以外,最重要的是用字的平仄要符合韩语的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表达莎士比亚的愿意,光是传达了台词的意思是不够的。莎士比亚的台词的音韵、长短,哪里要干脆利落,哪里要气势磅礴,连接台词的在什么地方,关键性的单词是哪一个,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若诚在谈到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时如是说。(柯文辉,1992:200-202)
例:
(1)Duke: In the delaying death.(Measure for Measure, Act 4, Scene 2)
公爵:刀下留人!
(2)Isabella: That is the captains but a choleric word. Which in the soldier is flat blasphemy.(Act 2, Scene 2)
伊莎贝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例(1)中,英若诚充分发挥了汉语的优势,选择了原文理想的语域对等形式,照顾了原文的长短和气韵,读来干脆利落,掷地有声。例(2)巧妙借用汉语中的习语,意味深刻,生动传神,有效地传达了原文的语气和情态,具有很好的现场效果。
脆的语言要表现口语化的另外一个特征--简练。简练者,才华之魂也。(For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Shakespeare)我们不难发现,在英若诚的译本中,两词句,三词句俯拾皆是,并且平均句长、平均单词长度都符合口语的节奏,保证了戏剧语言的舞台直接效果。
例:
祁永年:烧了,烧了,你完了啦,哈哈!
??????
狗儿爷:(蔑视地)我会不如你,嗯?我会不如你?
(《狗儿爷涅?》第一场)
译文:
Qi Yongnian: Burn it ,finish it. You re finished too,arent you?
???
Uncle Doggie: Me? Never had it as good as you?
[with contempt] Me? Never?
英若诚用youwhy? me? never?这些词句作为人物对白中的回应手段,语言简练,节奏感超强,再加上人物恰当的口吻,具有很好的现场效果。
(二)语言的动作性原则
马威在他的《戏剧语言》中式这样给动作性定义的:如果人物的语言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矛盾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