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肥胖带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肥胖带绦.doc

第五节 肥胖带绦 肥胖带绦虫(Taenia? Saginata? Goeze,1782)又称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在我国古籍中也被称作白虫或寸白虫。它与猪带绦虫同属于带科、带属。两者形态和发育过程相似。 形态 外形与猪带绦虫很相似(图15-10)。但虫体大小和结构有差异,主要区别见表15-2: 表15-2人体两种带绦虫的形态区别 区别点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1.虫体长 2~4m 4~8m 2.节片 700~1000节 较薄、略透明 1000~2000节 较厚、透明 3.头节 球形、直径约1mm,具有顶突和2圈小钩,约25~50个 略呈方形、直径1.5~2.0mm无顶突及小钩 4.成节 卵巢分为3叶,即左右两叶和中央小叶 卵巢只分2叶,子宫前端常可见短小的分支 5.孕节 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为7~13支 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支,支端多有分叉 6.囊尾蚴 头节具顶突和小钩、可寄生人体引起囊尾蚴病 头节无顶突及小钩,不寄生于人体 两种带绦虫的虫卵在形态上难以区别。 图15-10? 肥胖带吻绦虫 生活史 牛带绦虫的终宿主是人。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头节常固着在十二指肠空肠曲下40~50cm处,孕节多逐节脱离链体,随宿主粪便排出。通常每天排出6~12节,最多40节。每一孕节含虫卵8~10万个,但其中40%需到外界发育2周才成熟,只有10%为未受精卵。从链体脱下的孕节仍具有显著的活性力,有的可自动地从肛门逸出。当孕节沿地面蠕动时可将虫卵从子宫前端排出,或由于孕节的破裂,虫卵得以散播。当中间宿主牛吞食到虫卵或孕节后,虫卵内的六钩蚴即在其小肠内孵出,然后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周身各处,尤其是到运动较多的股、肩、心、舌和颈部等肌肉内,经60~70天发育为牛囊尾蚴(cysticercus ? bovis)。除牛之外,羊、美洲驼、长颈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 人若吃到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牛肉,经肠消化液的作用,囊尾蚴的头节即可翻出并吸附于肠壁,经8~10周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甚至更长。 致病 寄生人体的牛带绦虫成虫多为1条;但在地方性流行区,如贵州的从江县,患者平均感染成虫2.7~8条,最多的一例竟达31条。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时有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但由于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较强,几乎所有患者都能发现自己排出节片,多数并有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占77.8%,其中91.48%在昼间逸出)和肛门瘙痒的症状。脱落的孕节在肠内移动受回盲瓣阻挡时,可加强活动而引起回盲部剧痛,另外,偶然还可引致阑尾炎、肠腔阻塞等并发症和节片在其它部位的异位寄生,曾有在子宫腔、耳咽管等部位的报告。 调查中发现牛带绦虫病患者的37%指甲缝中带有绦虫卵,误食虫卵的机会当不少;但人体几乎没有牛囊尾蚴寄生,至今全世界较可靠的人体感染记录仅有几例,显示人对牛带绦虫的六钩蚴具有自然免疫力。 诊断 询问病史对发现牛带绦虫病人比猪带绦虫更有价值,这是因为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强,并常自动逸出肛门,更易引起患者重视。常用病人自带着排出的孕节前来求诊。观察孕节的方法与猪带绦虫相同,根据子宫分支的数目特征可将两者区别。若节片已干硬,可用生理盐水浸软,或以乳酸酚浸泡透明后再观察。 通过粪检可查到虫卵甚至孕节,但采用肛门拭子法查到虫卵的机会更多。还可采用粪便淘洗法寻找孕和头节,以判定虫种和明确疗效。 流行 牛带绦虫是世界性分布,在多吃牛肉,尤其是有吃生的或不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形成流行,一般地区仅有散在的感染。我国20多个省都有散在分布的牛带绦虫病人,但在若干少数民族农牧区如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宁夏、四川的藏族地区、广西的苗族地区、贵州的苗族、侗族地区,以及台湾的雅美族和泰雅族地区有地方性的流行。感染率高的可达到70%以上,患者多为青壮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 造成牛带绦虫病地方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病人和带虫者粪便污染牧草和水源以及居民食用牛肉的方法不当。 在上述流行区里牛的放牧很普遍。而当地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便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受感染。广西贵州的侗族人畜共居一楼,人住楼上,楼下即是牛圈,人粪便直接从楼上排入牛圈内,使牛受染机会更多。这些地方牛的囊尾蚴感染率可高达40%。当地少数民族又有吃生的或不熟牛肉的习惯。如苗族、侗族人喜欢吃“红肉”、“腌肉”,傣族人喜欢吃“剁生”等,都是将生牛肉切碎后稍加佐料即食;藏族人豆将牛肉稍风干即生食,或在篝火上烤食未烤熟的大块牛肉。这些食肉习惯都容易造成人群的感染。非流行地区无吃生肉的习惯,但偶尔因牛肉未煮熟或使用过生牛肉的刀、砧板切生食菜时污染了牛囊尾蚴而引起感染。 我国台湾流行的带绦虫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