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溉古镇
小镇名叫松溉,却被小镇人呼之曰松既。据说是古时候小镇出了一位举人老爷,轰轰烈烈地回乡省亲。许是离乡久了,又许是做官做得糊涂了,竟把松溉念成了松 既,却又死要面子,不思悔改。谁知小镇世代鲜有读书人做到了举人的份儿上,人人奉举人若圣明,于是便恍然大悟,很响亮地跟着说松既。一代一代,便传了下 来。 松溉即为千年古镇,其始建时间现已无法考证。历史上的松溉,是永川、荣昌、隆昌、泸州、铜梁、大足、内江一带商贾来往重庆贩运和做生意的物资集散枢纽。 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给到过松溉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居住在喧嚣城市的人,一踏入古镇,即可感受 到松溉镇的“三清”: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松溉的独特饮食文化也让人游人回味无穷,盐白菜、高梁酒。松溉醋、长江鱼、盐花生,谓之“五 宝”,既饱口福,又能美容、健身。松溉的七绝更让人流连忘返:一是明清建筑,主意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堂和清洁 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5公里;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的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一处优美的 自然景观,故又称飞龙洞;七是长江温中坝,是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位于重庆永川市最南端的长江北岸,因镇内有松子山、溉水而取名松溉。松溉建镇历史悠久,镇史辉煌。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还有同属松溉七绝的明清建筑、祠堂和庙宇、蜿蜒的石板路、夫子坟、古县衙、陈公堰、长江温中坝都让人留连忘返。 【交通】由重庆坐班车经成渝高速公路到永川,票价16元,永川有直达松溉镇的中巴车,票价6-8元。40公里,顺江而下到重庆市区有143公里,溯江而上到四川宜宾有229公里,因境内有松子山和既水而得名。“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这就是总的形容松溉镇的。 松溉古镇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给到过松溉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居住在喧嚣城市的人,一踏入古镇,即可感受到松溉镇的“三清”: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松溉的独特饮食文化也让人游人回味无穷,盐白菜、高梁酒。松溉醋、长江鱼、盐花生,谓之“五宝”,既饱口福,又能美容、健身。松溉的七绝更让人流连忘返:一是明清建筑,主意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和清洁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5公里;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的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故又称飞龙洞;七是长江温中坝,是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著名影星陈冲的祖籍也在松溉,陈氏祖屋至今也保存完好)
【图文】松溉古镇的守望者
文、图/记者 钟坚
松溉古镇一瞥。
街道两旁一排排明清建筑颇具特色。
彭天佑讲述着“陈家大院”的故事。 “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昔日川东、川南的水陆交通枢纽的松溉镇曾有过经济十分繁荣的盛况。
在长江边上的松溉镇,素有“小山城”之美誉,鼎盛时镇上有近两万人、26条街、1000多家老字号。如今,在几经沧桑的千年古镇中,那婉蜒曲折的青石板路和一排排明清穿逗房向世人诉说着她的昨天与今天。
罗江才,舍不得秤匠铺
过去,松溉镇有许多手工作坊,如制秤作坊、印刷(木板)作坊、木器作坊、五金作坊、竹藤编作坊、刺绣作坊等。而今,仍然存在的仅有制秤作坊了。
“秤凭星子,人凭良心。”松溉镇秤匠铺的第六代传人罗江才一直奉行着这一行的传统操守。集市上经常有因秤的问题而发生纠纷的事,人们总要找罗江才来主持公道,罗江才都会放下手中的活拿出国家标准砝码为他们免费进行检测。
若是因秤用的时间久了而发生的误差,他都会免费给予校正。若是有人故意在秤上添乱,他就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因罗江才为人正直,他还被工商所聘 为计量器具检测员。前不久,有农户举报镇上一收猪户的秤有问题,被工商所挡获,并拿给罗江才做检测,果然200公斤的秤相差了14公斤,收猪户不仅赔偿了 售猪农户的损失,还被罚款1万元。家人和邻居劝他少管闲事,但他总说:“看见别人在秤上动手脚,做坑人的事,我就得管。”
罗江才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逢赶集时,天未亮就有人来排队买秤,铺子一天最多时能卖40多把秤,还打批发到外地,20多个匠人都还很忙。如今,平均一天只能卖两三把了,每月收入不足400元,生意冷清,生活清苦。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妻子不得不告别古镇外出打工,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有人劝他转行,但他仍然毫不动摇地支撑着。52岁的罗江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