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古圣今贤 中华读书报 杨丹荷2013-09-06 颜回像 儒宗孔子“诲人不倦”,一生从事文化教育的时间长达数十年。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在众多学生中,颜回最得孔子之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颜回好学,能自我改善。 孔子极为好学,他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也以“文”(他勤奋学习所掌握的《诗》《书》《礼》《易》《乐》等文化知识)教授弟子。不过,孔门学问中比“文”更重要的“学”,是培养君子德行和进行人伦道德实践,因而孔子强调: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在孔子看来,道德行为的培养比掌握文化知识更为重要。他说: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孔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学问是德行。《论语·先进》按照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分科记录了孔门优秀弟子名单: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个排行榜印证了孔门学问首重德行。孔子认为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是改善自身,把自己培养成道德“君子”。 培养德行的正确路径在于能够“反求诸己”。他指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为己之学”是将所学真知运用于自己的生命实践,真实地改善自我;“为人之学”则是以知识技能示人,以之获取功名利禄。 《礼记·大学》概括了儒家的为学目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随即指出,达成“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目标的路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是观察学习,“致知”是掌握真知;“诚意”、“正心”是“学而时习之”,学以致用,把所学真知落实到培养君子德行的生命实践中,改善自己的生命状态,端正内心,使自己成为善良真诚、正直平和、独立不倚的有德君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综合而言就是“修身”;通过自己“修身”而感化、影响、端正家人,使家庭和睦幸福,就是“齐家”;能够“修身”、“齐家”的有德君子到社会上担任政治职责,推行仁义之道,亲民安邦,开创出和谐安宁的政治局面,就是“治国”、“平天下”。 可见,孔子的最高理想虽然是安民平治天下,而孔门学问的根本却在于“为己”“修身”,即先改善自身,使自己成为能行仁义的道德君子。颜回之所以在孔门德行科名列第一,是因为在实践“为己之学”方面,他是最优秀的弟子。《论语》中两次纪录了孔子称颜回是唯一“好学”的弟子。 《论语·雍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先进》: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比孔子年轻三十岁,死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孔子去世的前两年。说上述话时,孔子已年逾七十,他认定弟子中只有颜回“好学”,是教导过众多学生后的盖棺之论。 孔门弟子中不乏博学多能者,也不乏就任高位、享受厚禄者,孔子赞颜回“好学”,列举的事实并非颜回善于博闻强记,或者能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而是说他能够“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是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善于改过自新。颜回能“反求诸己”,学以致用,端正自己,这正是孔子提倡的“为己之学”。“为己之学”的目的在于变化气质,培养德行,将所学真知用于改善自己的生命。在孔子看来,能够致力于“为己之学”的学习者才称得上“好学”。 其二,颜回成仁,能安然乐生。 孔子本人安生乐生,精神乐观,生活愉快。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孔子的人生表面上挫败不顺,实际上幸福成功。 从生命经历来看,孔子的一生不足以“安乐”,反足以“忧惧”。他幼年无父,少年失母,早年困窘贫贱,晚年连遭妻、儿之丧;他博学多才,道德高尚,富有修养,却不为当政者所用所容;他长期周游列国,致力于实践自己的政治理念,推行仁义之道,却四处碰壁,屡陷困境,不只一次遭遇生命危险。孔子有足够的理由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一生进德修业,乐观积极,自强不息。 颜回的生命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