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的忧患意识.doc
中国人的忧患意识 摘 要: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中,忧患意识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忧患意识的影子。本文将立足于昨天、今天、明天,解读中国人的忧患意识。 关键字:忧患 历史 未来 一.忧患意识的昨天 文化心态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完整的表现形式。尽管我们将文化心态剖析为一系列的元素,但是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包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忧患一词产生于先秦时期,战国中期以前,忧患是单独使用的,中期之后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易经》和《孟子》。徐复观先生认为忧患意识产生的时间早于忧患一词产生的时间,认为中国古代的忧患意识发端于殷末周初。在中国,以礼入法,礼法结合而礼的很重要一部分即为道德。牟宗三先生曾说过:中国哲学之重道德性是根源于忧患的意识。中国人的忧患意识特别强烈,由此种忧患意识可以产生道德意识。 佛说万事皆有因,忧患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心态中根深蒂固,那么忧患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经济上来看,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百姓靠天吃饭,在古代变幻莫测的各种自然天气面前,没有发达的科技水平,百姓只能万事提前准备,做到留有余地、有备无患,方可保一年的好收成,保证全家温饱。就像《舌尖的中国》一样,渔夫们把网孔拉大,只打捞大鱼,将小鱼有意放生,以保证明年的好收成。从制度上来看,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制国家中,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等一系列制度维系起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统治秩序,家国天下的政治格局使大多数人不满,忧患随之而来。从阶级层面来看,孔子作为士阶层的创始人和代表,身处逆境,际遇不顺,深处礼崩乐坏的大变动时代,虽四处奔走,却没有得到国君的信任,但却成为了杰出的政治家。如孔子般怀才不遇的士阶层萌发了精神上的跃动,蕴蓄着一种坚强的、奋发的精神。从哲学方面来看,《周易》强调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强调事情无论再顺利也会有起伏,也会有坎坷。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周易》豫卦中雷地豫着重强调很多事情就像箭在弦上,在发射之前,一切皆如往常,但是一旦发射就会有突如其来危险,这样的危险早已出现,只是没有察觉。从现实来看,古人相信轮回转世说,相信人有悲和离合,约有阴晴月缺,在名著《红楼梦》也呈现了登高必跌重的人间常态,那么忧患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中,融入在了生活的点滴。 二.以今天的视角看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 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都是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中得以培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由此看来,修身、齐家、治国是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三个主要层面的事情。中国的文人们或者是士人们到底在忧什么? 首先,忧国。文人的忧国情怀缘于儒家积极的入世观,学而优则仕,儒家提倡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个人奋斗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兴盛。范仲淹高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小刻苦读书的范仲淹发出以天下苍生为重的人生抱负,以家国天下为自己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诗经》中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国破家亡,土地沦陷,我心忧的是国,求的是安。唐朝诗史杜甫作了三吏三别,木昏沉告别,无奈太匆忙!刚刚结发的夫妻不能在家体验新婚的幸福美满,却要匆忙从军远征,即便不是文人士大夫,却也有着济世救国的情怀。无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刚刚迈出闺阁大门的新娘也能为国忧患,以国家为重,愿在家乡与君相望!在国家危亡时刻,接受了忧患意识的小女子也能心怀天下,以国家为重。那么像杜甫这样的文人大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声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忧民。李绅在寻访故友时,登上观稼台,看到烈日下的农夫随即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民为邦本,如果说忧国是文人士大夫的情怀的话,那么忧民则是理所应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对梁惠王说,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儒家的仁政思想再次体现在忧患意识上,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主张孝悌忠信,做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才能实现仁者无敌。 再次,忧自己。许多文人在忧患的同时,常常伴随着一种自愧的心态。在现实的黑暗面前,他们责备自己不能济世安民,由此发出愧对国家、愧对百姓的肺腑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当学有所成,想要报效祖国的时候,无奈已是白发苍苍了,李白只能感叹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人生苦短,知音难觅,寻得一知音,成就高山流水的永恒佳话是每个人渴求的,可事事难料,最后也只能想女词人朱淑贞一样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那么对于女性来说有《长命女》里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建,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的幻想和祝愿是多么的美好呀!忧自己,忧的是生,忧的是仕,忧的是孤独。 三.我们怀着忧患意识展望明天 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忧患意识产生的内在动力。忧患意识不仅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