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写并且是这样写冯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何要写并且是这样写冯铿.doc

为何要写并且是这样写冯铿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杂文中为数不多的纪实性文章,怀念的是“左联”五位死难的作家,即白莽(殷夫)、柔石、冯铿、胡也频和李伟森,其中详写白莽和柔石,略写冯铿,胡也频和李伟森只是一笔带过。写冯铿的一段文字是:“其时他(指柔石)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字数不多,却值得寻味:鲁迅为何要写冯铿,并且是这样写冯铿?   在五位作家中,与鲁迅关系颇为亲近的是白莽与柔石。李伟森没有和鲁迅单独见过面,鲁迅与之并不熟悉。鲁迅与胡也频和冯铿的熟悉程度则介于白莽、柔石和李伟森之间。   虽然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鲁迅只提到与胡也频在上海见过一次面,谈了几句天,实际上两人的交往并非文中所说的那么少。早在1924年,胡也频在《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发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一文,就引起了鲁迅的关注,而鲁迅的杂文《再论雷峰塔倒掉的原因》,就是看了这篇文章有感而发的。从1924年12月至1925年5月,仅《鲁迅日记》中就有六次与胡也频交往的记录,里面的“崇轩”指的就是胡也频。相对来说,《鲁迅日记》中与冯铿交往的记载不多,其中有过一次记载是1929年12月31日:“上午寄还岭梅(即冯铿)诗稿。”   照理应该写胡也频,无论是鲁迅与胡也频的交往次数,还是胡也频的作品在当时的影响,都是有一些东西可写的。舍胡也频而取冯铿是因为冯铿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为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的“很好的青年”。对于能为追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女性青年,鲁迅向来怀有崇高的敬意。早在1926年,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写道:“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可以视为为何要写冯铿的一个注脚。   那么为何这样写冯铿,有评论认为该文对冯铿的描写由抑到扬,体现了作者自身的严于解剖的精神。这样的说法值得商榷。鲁迅在文中如实地描绘了冯铿的形象,如实地写出了冯铿的幼稚与浮躁,也如实地袒露出自己的心迹,这些都是鲁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先抑后扬无关。与其把鲁迅的自责看成是严于解剖,倒不如说是鲁迅对于作家的写作如何能获得更好斗争效果的反思。如此写冯铿,只在还原现实,同时也不讳饰自己的内心感受。   文中将柔石的硬气和迂与冯铿的罗曼谛克和急于事功做比较,表达了鲁迅对于踏实创作而不是空谈理论或空喊口号的欣赏态度。柔石努力从事文学创作、翻译并组织朝华社,尽力扶植刚健质朴的文艺,有着高远的理想。在困难面前表现出顽强的斗志,连最细碎的杂物都统归自己做了,生前又总相信人们是好的。对于柔石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硬气,鲁迅无疑是赞赏的,而对于他身上存在的迂也同样没有否定。鲁迅曾说过,在唯利是图的社会里,多几个呆子是好的。这又可以从后来有人指责与鲁迅关系非常密切的胡风时,鲁迅竭力为之辩护中得到佐证。胡风为鲁迅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的努力创作以及做事的勤勉,这些都和柔石有些相似。比如胡风在担任“左联”宣传部长的时候,在宣传部下设了三个研究会,组织讨论会。此外,他又主编出版了一份油印刊物《文艺生活》,并不停地写文章,参加了1934年“左联”关于利用旧形式及大众语问题的讨论,1934年底出版了短诗集《野花与箭》。离开中山文化教育馆后,他便以写文章作为职业,写了几篇很受好评的评论文字,如《张天翼论》、《林语堂论》等。又从日文翻译介绍了一些台湾和朝鲜的作家。此外,和鲁迅及聂绀弩合编了《海燕》,既是《作家》编委之一,又编了《木屑文丛》。1936年,还一口气出了两本书《文艺笔谈》和《文学和生活》。相比较而言,冯铿的创作实绩要单薄得多,留下了十多首抒情短诗以及一部女兵日记的小说,和柔石、白莽以及胡也频相比,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相提并论。   与此同时,鲁迅对于冯铿的激进但不切实际的想法并不赞成。1930年9月17日,冯铿参加了庆祝鲁迅先生五十岁生日的纪念会,在会上她发表演说,呼吁鲁迅做一个普罗作家,领导普罗文艺。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中记载:一个矮胖、短发的年轻妇女谈起发展无产阶级文学的必要,她在结束谈话时,吁请鲁迅担当起新成立的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美术家联盟――后来成为中国文化总同盟的两个创始组织――保护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