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先秦封土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中国先秦封土墓.doc

略论中国先秦封土墓   摘 要:封土墓,中国古代也称为“坟丘”、“墓冢”。封土墓的产生与中国先秦时期古代社会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研究中国先秦时期封土墓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光能给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在探索两周之际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上有着一定的意义。中国先秦时期墓上遗迹自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虽然形式多样,但在东周之前,除了考古发现的一些还待商榷的疑似封土的墓葬之外,“古之墓而不坟”应为确当的。那么,封土之俗应当是在春秋早期开始的,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则迅速发展,最后到了战国时期则盛行于中国各地。   关键词:先秦;封土墓;墓上遗迹;等级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020-04   本文谈及先秦时期的封土墓,首先需确定封土含义,即泛指墓上聚拢的土堆,无论是否带夯,亦不论大小规模,只要是墓上积土,则皆包括在内。墓上积土在古代文献之中有坟、丘、冢、封等名称,但其涵义大体是有区别的,如《说文解字》“墓为平处,坟为高处。”;《方言》云:“大者谓之丘”,《说文解字》“丘,土之高也。大司徒注曰土高曰丘”,丘谓积土高大的坟;《说文解字》“冢,高坟也。土部,曰坟者墓也。墓之高者曰冢。按《释山》云山顶曰冢。郑注冢人云,冢,封土为丘陇像冢而为之。”;《说文解字》“大司徒注曰封,起土?也。封人注曰聚土曰封”。由此可见“坟”大概是范指墓上有土堆,不论大小皆曰坟;而“丘”当为积土高大的墓;“冢”为墓上有似山状高大土堆的坟墓;“封”即为聚土之意,所以在此仅以封土墓范指凡墓上存在积土的墓葬。   中国先秦时期墓葬,在东周以前,当如《礼记?檀弓上》孔子所言“古也墓而不坟”,即实行《周易?系辞传下》所云“不封不树”之制,东周以降则盛行封土墓。那么中国封土墓产生之前,存在哪些墓上遗迹,其形式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关系着中国先秦时期墓上遗迹发展演变到坟丘的历程。墓上遗迹是中国墓葬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祭祀礼仪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一、中国夏朝以前是否存在封土墓   旧石器时代的墓葬,仅见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为旧石器晚期,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墓葬,其墓葬只是利用天然洞穴的一部分来安置死者,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盖上世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   “至于到了新石器时代,墓葬已经有了明确的墓葬制度”[1]。据目前的考古发掘墓葬资料来看,新石器时期墓葬以竖穴土坑墓为主,至于封土之迹未见。但新石器中晚期墓上遗迹仍有所发现,如分布于华北北部的红山文化的积石冢墓,有积石并围以石围圈下压泥质红陶碎片或彩陶筒形器,也有外围石围墙的积石墓[2];另外在浙江余杭县反山墓地及瑶山墓地都发现了于熟土墩上埋着随葬大量玉器的墓葬[3];还有位于西北地区的陕西凤翔大幸村龙山晚期的墓葬中发现M3的墓圹周围发现了建筑设施[4]。古代墓葬因地域、时代、文化之别肯定会存在着差异性,正如上述考古资料所示,新石器时代墓上遗迹存在不同的形式―积石形式、土墩形式、建筑形式,且这些墓上遗迹都应该与史前原始氏族的祭祀相关,同时也标明墓葬的具体位置。另外,根据一些民族学资料显示,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氏族墓葬区中,一些墓葬之上就是以木桩或石块等来标识墓地。“可以认为在墓上放置树枝、石头、陶片、安设木桩、篱笆以及修建简易栅房等设施,应当就是由‘墓’到‘坟’的演进过程中的中间过渡形式”[5]。当然,红山文化的积石墓、良渚文化的土墩墓、陕西大幸村龙山晚期的墓上建筑,这些遗迹规格甚高,绝对不会是氏族之中普通成员的墓葬所能享有的葬礼制度,似乎解释为氏族中地位较高者的埋葬之所更为妥当,那么普通氏族成员的墓葬,似乎更应该是如民族学所讲的木桩,石块等简易设施来明确墓葬所在地,自然这些墓上简易设施因时代久远,考古上难有所见。要之,夏代之前的中国先民就有了灵魂意识,出现了埋葬死者的行为,但墓葬之上堆砌封土还是未见的。   二、夏、商是否存在封土墓   要谈夏商是否存在封土墓的问题,则必然要提孔子所说的“古也墓而不坟”,一些学者认为东周之前墓葬之上似乎都实行“墓而不坟”之制。另外,从目前发掘的三代墓葬资料来看,墓上都未发现有坟丘。所以,综合先秦文献资料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的实例资料,东周以前的墓葬普遍实行不封不树之制,即“墓而不坟”是可信的。   目前夏代的墓葬有封土的还未发现,但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堰师县二里头遗址发掘出一座大墓,东西长5.2-5.35米,南北宽4.25米,但遭破坏严重,该墓正南偏西0.9米处清理出一座大型建筑遗迹,其由廊庑、大门、广庭、中心殿堂组成[6]。此座大墓与建筑遗迹的时代都为二里头三期, 发掘者认为这组建筑的功能和殷墟妇好墓的“享堂”同类,是祭祀大墓墓主的“宗”。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