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z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汇编
格里菲思推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设计实验: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课堂延伸] 烟草花叶病毒 RNA 蛋白质 侵染烟草 侵染烟草 得花叶病 不得花叶病 绝大多数生物DNA是遗传物质。少数生物只有RNA一种核酸,则RNA是遗传物质 总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 四、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1 对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即含有DNA又含有RNA):DNA是遗传物质. 2 对于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含有DNA:DNA是遗传物质; 含有RNA:RNA是遗传物质. 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为遗传物质, 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能准确的进行自我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要有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能力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和代谢 问题讨论 *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 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多糖类荚膜 1928年,英国的格里菲思用一种细菌——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实验。 R型菌(无毒,无荚膜) S型菌(有毒,有荚膜)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S型细菌 R型细菌 光滑Smooth 粗糙rough 有多糖类的荚膜 无多糖类的荚膜 有毒性,可致死 无毒性 菌落 菌体 毒性 4 3 2 1 步骤 方 法 现象 结 论 [过程探究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等 R型活菌 S型 活 菌 加热杀死 S型菌 R型 活 细菌 + S型 死 细 菌 存活 死亡 存活 R型活菌无毒性 S型活菌有毒性 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 死亡 小鼠体内有 S型活细菌 R型菌 转化因子 S型菌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D 练习: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 细菌( ) A、无毒R型,有毒S型 B、有毒R型,无毒S型 C、有毒R型,有毒S型 D、无毒R型,无毒S型 A 2、分别将它们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观察结果 1、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 多糖、蛋白质、DNA等,哪个是转化因子? 将多糖、蛋白质、DNA等物质分开, 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提出问题: 实验方案: 设计思路: S型活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DNA DNA+DNA酶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R R R R S S 二、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实验结果: 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变成S型菌 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物质不是。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结论: 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基因重组 思考: 你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必须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含S) (含P)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DNA的组成元素: C、H、O、N、S C、H、O、N 、P(99%) ——用32P标记 ——用35S标记 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侵入别的细菌 2、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DNA的组成元素: C、H、O、N、S C、H、O、N 、P (标记32P) (标记35S ) 标记噬菌体方法: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实验设计: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是蛋白质还是DNA? 将蛋白质、DNA区分开, 单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