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培训课件-脾脏疾病超声诊断.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脾 肿 瘤 少见,有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脾淋巴瘤等。 声像图表现: 1、脾淋巴管瘤 ①脾肿大。 ②脾内瘤体边界清晰,囊壁薄,呈多房性或蜂窝状结构,内部为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 2、脾淋巴肉瘤 ①脾肿大。 ②脾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可为低回声、强回声、钙化型或类囊型。 ③周围水肿或有较多血管者可出现低回声晕环。 ④来自消化道和卵巢的肿瘤可呈“牛眼征”。 脾淋巴管瘤 腹腔淋巴结肿大(上图同一患者) 脾淋巴肉瘤 脾 外 伤 脾外伤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最常见。 1、中央型破裂:脾实质回声异常,正常脾实质回声均匀。 ①脾内可出现片状或团块状强光团,或其内强弱回声不均,代表新鲜出血或血肿。 ②脾内有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代表局限性血肿。 ③脾内多发性小片状低回声区,代表多发性小血肿。 2、包膜下脾破裂。 ①脾包膜下出现梭形或不规则形条索状无回声区 或低回声区。 ②血肿内可有低回声光点或光团,代表血块或血 细胞沉渣,有时可见机化的条索状光带,系阵旧 性血肿。 3、真性脾破裂。 ①脾周出现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这是脾周血肿。 ②脾包膜的连续性中断或脾包膜回声明显不规则,即脾包膜不完整。 可见脾实质出现裂口、裂隙或断裂,脾脏可失去正常轮廓和形态。 ③腹腔内积液。 脾破裂 脾破裂腹腔积液 脾 梗 塞 少见。 声像图: 1、脾肿大或变形。 2、急性脾梗:脾实质内可出现单发性或多发性病变,前者为局限性低回声区,后者范围广,脾周出现大片低回声区,还可出现无回声区或假性囊肿,其尖端指向脾门,基底宽面指向被膜,边界清晰。 3、陈旧性脾梗:则内部呈强回声区,后方可伴有声影,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脾 脓 肿 超声特点: 1、脾实质内见单个或多个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其内有散在点状、片状回声、脓肿壁厚薄不均。 2、脾轻度肿大。 3、超声引导细针经皮穿刺对脓肿引流,可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 脾脏先天性异常 少见,包括脾缺如(多合并心血管畸形)、副脾、脾脏反位(多合并心血管、肝等内脏反位)、脾脏异位(由于脾韧带过长,可异位于盆腔或右下腹)。 1、脾缺如:在左季肋部多切面扫查,及盆腔,有右下腹均未示脾脏图像。 2、副脾:副脾是指正常的脾脏以外,与正常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组织,其位置、数目、大小均不稳定,多位于脾门、脾蒂、大网膜,少数位于脾结肠韧带与胰尾,肠系膜,左侧卵巢等处。 副脾的数量不等,多为单发。大小相差很大,从只有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到与正脾大小相当。 副脾应与脾门肿瘤及肿大淋巴结鉴别。 脾周围副脾的血供多数来自脾动脉。 3、游走脾:由于脾蒂、韧带先天性过长以及重力牵引等原因,脾脏离开正常的解剖位置而异位于腹腔其他部位,称为游走脾。 脾脏异位:脾区无脾脏图像,而在附近(也叫游走脾),盆腔及右下腹探及脾脏图像。 约20%的游走脾患者可在剧烈活动后发生急性蒂扭转,导致缺血、坏死、出现急性腹痛,慢性扭转可因V回流受阻,脾脏进行性肿大。 4、脾脏反位:脾区无典型脾脏图像,而显示典型的肝脏图像,而右季肋部显示脾脏图像。 自体移植脾观察 自体移植脾是将脾块切成薄片,碎粒或脾糊,移植于大网膜内或脾床,腹膜后,腹直肌内。 移植组织经历中心坏死,再生和生长三期,历时3~5个月可恢复脾功能,至12个月停止生长。 超声表现: 一般移植后3个月脾块显像,为椭园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轮廓光整,如移植于大网膜袋内,可有完整的“包膜”显示,内部为密集而均匀的细点状回声,8~12个月内部回声按近于正常脾。 移植脾纤维化、无功能显示为:周边轮廓欠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增高,粗乱,伴条索状回声。 脾 萎 缩 脾脏长径5cm,厚2cm,提示脾缩小和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疱疹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亢等病。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学 一、脾脏超声解剖概要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深部的腹腔内。体表投影是:脾上极在腋中线相当于第9肋骨高度,下极约在左腋前线第11肋骨。长轴与左侧第10肋骨平行。脾外形似半圆形,大小约12x7x4cm,重约300g。排空储血后重约120~200g。由于受脾动脉流量和脾静脉压力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 脾脏表面分成脏面和膈面二部分。脏面中央为脾门,是重要的超声检查标志。脾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由脾门出入,组成脾蒂。前缘常有1~3个切迹。脏面又可分为四个面:前面为胃面;后面为肾面;下面为结肠面;在脾门下方有胰面。膈面为凸面,与膈相依,面积最大。 脾脏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静脉。脾动脉起自腹腔动脉,为其最大支。再分出胃左动脉后,沿胰腺上缘至脾门附近分支入脾。在脾内为终末支。互相交通者不到1/10。脾静脉在脾内与动脉伴行,在脾门汇成脾静脉干,沿胰动脉后方越过肠系膜上动脉向右走行。在行程中再汇纳部分胃短静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