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规模培养技术及生活史研究.docVIP

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规模培养技术及生活史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规模培养技术及生活史研究.doc

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规模培养技术及生活史研究   摘要 研究了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连续规模培养技术,在恒温20、25、28 ℃条件下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地记录。结果显示:槐叶-黏土培养基适于作为该种摇蚊的食物及筑巢来源。生活史方面,恒温20 ℃条件下,约25.5 d经历1个世代;恒温25 ℃,约19.5 d经历1个世代;恒温28 ℃,约15.5 d经历1个世代。又因该种生物对水质反应敏感,适于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开发。   关键词 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培养;生活史;模式生物   中图分类号 Q969.4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37-02   A Laboratory Scale Fosters Technique and Life History Investigation of Paratanytarsus grimmii   JIANG Yong-wei 1 LU Yan 1 DING Zhen-jun 1 DU Jing 2 WANG Jun-cai 1   (1 Environmental Estimate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Liaoning 120031; 2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Laboratory continuous fosters technique of Paratanytarsus grimmii was studied,the life histories in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20 ℃,25 ℃ and 28 ℃ were recorded in detai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ure media of Huai leaves-glue soil was suitable for food and building nest source for this species. In the life history,one generation lasted about 25.5 days,19.5 days,25.0 days respectively under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20 ℃,25 ℃ and 28 ℃.Meanwhile,Paratanytarsus grimmii is sensitive for water quality and suitable for the model biology.   Key words Paratanytarsus grimmii;laboratory fosters;life history;model biology   当前我国水质监测的模式生物主要是鱼类和?类,对于底栖动物的代表摇蚊幼虫的使用还处于空白和研究阶段,尚未建立起用于毒性实验标准的模式生物体系。众所周知,摇蚊幼虫是底栖动物的优势类群,对于水体生物监测意义重大,因此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摇蚊幼虫的连续规模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生物学家代田昭彦[1]在实验室内应用琼脂-牛奶培养基、黏土-牛奶培养基、黏土-桑叶培养基和下水泥进行培养,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的培养效果;同时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了湿度、温度、光照、个体密度和雌雄比等对其室内受精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王俊才、王新华[2]在摇蚊幼虫室内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实现了野外采集类群的实验室培养;陆开宏等[3]研究了细长摇蚊的生物学和人工采卵技术,对实验室条件下摇蚊幼虫的繁殖做了有益的探索。然而摇蚊幼虫的实验室规模化传代培养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突破,孤雌拟长跗摇蚊的发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孤雌拟长跗摇蚊隶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摇蚊科拟长跗摇蚊属,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幼虫又分1龄、2龄、3龄、4龄4个时期,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行孤雌生殖,环境恶劣时行有性生殖[4],该特点非常利于实验室规模培养。经长期水体生物监测发现,该种在辽宁省分布广泛,且常出现在城市供水系统中[5-6],适于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开发。该种摇蚊幼虫作为试验材料与鱼类、?类的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生物为孤雌拟长跗摇蚊。试验器材:人工培养基、标准稀释水、光照培养箱、立式空调、搪瓷盘、电子万用炉、温度计、定时照明设备(光暗比16∶8)、巴氏吸管、冰箱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卵的采集。实验室保持恒温20 ℃,将同一批次产下的卵条用巴氏吸管小心地吸入盛有标准稀释水的搪瓷盘中,置定时照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