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作业设计报告shenzhen.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造林作业设计报告shenzhen

造林作业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08林学(2)班 学号 姓名:沈震 第二组 一、林场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马宗岭位于金寨县西南部,其地理位置于北纬31°10~31°20和东经115°30~115°50之间,周围与花石乡、古碑镇、燕子河镇、天堂寨镇、吴家店镇、果子园乡6个乡镇接壤。马宗岭林场地处于大别山北麓,淮河水系的源头,是我国东部北带温暖、湿润的南北过渡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1400~1600毫米,平均海拔900米,最高峰月亮坳海拔1671米。土壤为山地黄棕壤,PH值5~6,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态关系协调稳定,天然植被繁茂。马宗岭林场是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组成部分,核心区保护着华东最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是一块原始、古老、完整的绿色宝库。素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质地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土地资源、积淀浑厚的历史文化之美誉。 2、社会经济概况:马宗岭林场始建于1958年3月,198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建立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正科级单位。林场下设二股一室、2个检查站、5个营林林区、一个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辖千坪村。现有职工172人,离退休47人,在岗125人。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林场经历了风风雨雨,完成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1986年到1990年是林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阶段,林场经济较为平稳,主要经营木材,平均年产值140万元。1991年至1995年林场进入市场经济,在经营木材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引种西洋参,发展天麻,开发水电站等项目。平均年产值280万元,1995年最高产值达350万元。由于市场经验不足,经营品种的单一性,木材产量逐年下降,缺少竞争能力,使林场逐步滑向贫困。从1997年产值420万元,逐年下降,到2005年产值不到100万元。建场以来,实行封、造、育、管的营林政策,营造并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森林资源,为金寨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3、森林资源概况:林场总面积5501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4587亩,活立木蓄积43万m3,公益林面积51855亩,蓄积39万m3,商品林面积2555亩,蓄积4万m3。辅助林地600亩,森林覆被率96.4%。这里植被类型为落叶与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带,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67科703属1700种,包括蕨类25科50属101种,裸子植物5科12属23种,被子植物137科631属1576种。有陆栖脊椎动物22目61科185种,包括两栖类2目8科17种,爬行类2目7科24种,鸟类11目29科108种,兽类7目17科36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古银杏、香果树、连香树、大别山五针松、领春木、野生山核桃等;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原麝、大鲵、小灵猫、花面狸、白冠长尾雉、大别山勺鸡、豺等。名贵中药材有西洋参、杜仲、天麻、接骨草、竹节参、大叶三七、七叶一枝花、运芝竹荪等;有濒危动物金钱豹、穿山甲等。森林植物主要优势树种有马尾松、杉木、黄山松、栓皮栎、麻栎、短柄 包、石栎、茅栗、常绿阔叶有苦槠、青冈、小叶青冈、冬青。 二、设计原则和依据 1、设计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 (2)坚持集中治理、突出重点; (3)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4)采取多林种、多树种,造、管、封并重的措施; (5)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2、设计依据: (1)国家林业局《造林技术规程》; (2)国家林业局《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国家林业局《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4)国家及安徽省种苗质量标准; 本设计遵循如下步骤和方法。 立地条件调查 采用全面踏查和土壤剖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⑴踏查: 通过造林地全面踏查,了解并记载如下内容: 造林地地类 分为荒山荒地、农耕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造林地、林冠下造林地、采矿迹地等。 造林地的地形条件 记载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因子,对造林地上的微立地类型、数量、分布进行目测并记载。 造林地小气候特征 结合造林地地形地势植被状况分析记载造林地光照条件、温湿度条件。 前更幼树组成、数量及分布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确定。 地表植被状况 灌木、杂草种类、频度、盖度,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进行。 记载具有指示意义的地表植被。 可能的限制因子 依位置、地形、地势、土壤、海拔、植被等分析造林地上是否存在如下限制因子: 干旱: 坡地上腹、山脊,坡度较大,土壤瘠薄,岩石裸露地段; 水湿: 坡地下腹,谷地,坡度平缓或山地反坡地段; 霜害:空气流动不畅的沟谷地段,平缓坡地地表植被稀少地段; 风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