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當代的台灣與世界.ppt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當代的台灣與世界

第四章 當代的臺灣與世界 第四節 世界體系中的文化發展 戰後臺灣文化發展趨勢 從反共懷鄉到多元呈現的文學 從傳統走向創新的美術與戲劇 大眾流行文化 迎向網路世界和地球村 戰後臺灣文化發展趨勢 1. 戰後臺灣文化之組成-來自四面向 A.中國大陸的文化傳承 B.日治時期發展的經驗 C.西方文化的輸入 D.本土文化的自主性 2.政府遷臺後文化發展趨勢 A.遷臺初- 以中國文化為本位 a.措施:推行國語教育、更改街道地名 、發揚民族精神 b.引進:西方文化思潮─現代主義 B. 民國60年代- 開始注重鄉土文化 民眾國語課本 為教導臺灣人重新認識祖國,文字右邊為現行通用版注音符號,左邊為用閩南語發音的注音符號 C.解嚴前後-朝向多元化發展 a.本土文化獲得國人與官方重視 b.民80--成立「文建會」 (a)普設地方藝文展演場所, 致力保存文化資產 (b)推動各項文化活動 D.近年來-呈現繽紛多彩 的樣貌 a.因網際網路世界的形成 b.資訊流通已無國界之分 從反共文學到多元呈現 遷 臺 初-反共、懷鄉文學 民國40年代-現代文學 民國50年代-反共文學、現代文學 民國60年代-鄉土文學 民國70年代-呈現多元面貌 反共、懷鄉文學 臺灣作家:A.運用中文寫作能力有待培養 B.對政治多畏避 反共、懷鄉文學 A.特色:以批判中共、懷念中國大陸原鄉 為題材 B.代表作:姜貴《旋風》、 王藍《藍與黑》 、司馬中原《狂風沙》 政府提倡戰鬥文藝:出現軍中文藝作家 現代文學 -民國40年代 特色:A. 移植西方現代文學的理念技巧 B. 探索個人心靈與時代環境衝突 C. 發表實驗性格鮮明之創作 主要刊物:A.《文學雜誌》--夏濟安創辦 B.《現代文學》 C.《文星》雜誌 代表作品:A. 白先勇《臺北人》 B. 王文興《家變》 民國50年代的文學 文壇主流:反共文學、現代文學–已出現流弊 A. 前者– 日益僵化,流於八股 B. 後者– 幾乎西化,多與現實環境脫節 本土作家發聲 A. 創作陣地:《臺灣文藝》、《笠》詩刊 B. 以本地鄉土為題材– 採寫實筆調 鄉土文學 – 民國60年代 背景:A. 內政與外交面臨空前挑戰 B. 工業急速發展,造成農村凋弊、 都市問題叢生 引發:「鄉土文學論戰」 – 民國66年 重要作家: A.李喬– 《寒夜三部曲》勾繪客家人的 苦難歷史和硬頸精神 B.黃春明– 描寫宜蘭的風土人情 C.楊青矗– 勞工作家 D.王拓– 以漁民為題材 多元面貌 ─解嚴後 解嚴後-呈現多元面貌 A. 特色:題材多樣,技巧豐富 B. 挑戰性別意識:李昂、朱天文 1990年以來-網路文學 A. 網際網路世界的形成 B. 擴大創作與閱讀空間 從傳統走向創新的美術與戲劇 美術 1.遷臺初 A.主流:a.大陸來臺的水墨畫家 b.日治時期學院訓練下的本土畫家 B.畫法:傳統技巧 2.民國40年代後期─抽象畫派 3.民國60年代─鄉土畫派 4.民國70年代─自由多元、前衛風格 戲劇 1.戰後─以「大陸劇」為主 A.兩大系統 a.本土淵源:臺語新劇、歌仔戲、布袋戲 b.大陸輸入:國語話劇、京劇、傳統戲劇 B.政府扶植大陸劇 a.僅能在戲院「內臺」流傳 b.庶民主要娛樂 2.大眾傳播興起後-產生變化 A.本土系統 a.臺語新劇消聲匿跡 b.歌仔戲、布袋戲多角化經營 (a)改投「野臺」演出 (b)轉戰電視螢幕-講求聲光效果 (c)重新獲國人重視-在明華園、霹靂等劇團 的多角化經營下 B.大陸系統-國語話劇、京劇融入新元素 a.舞臺劇:最富活力 b.小劇場:具前衛意識 大眾文化流行 戰後臺灣的大眾流行文化 1.管道:電影、電視、流行音樂 2.意義: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ynthia_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