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春蔑香 云泥同归.doc
永春蔑香 云泥同归
30岁那年,他放下了农耕的活儿,进了制香厂,在香灰弥漫的厂房里掷了一捆又一捆香。从此生活满是紫红、褐黄和闻一辈子都不会倦的香味,“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手艺,我丢不得,永春丢不得”
老人们常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一过,雨量渐渐增多,万物皆醒,对农家来说,这是一年最好的时节。但制香工人齐亮(化名)最讨厌的便是清明。雨一大,香就没法晒,工钱也少了。没活儿的时候,他靠着墙默默念出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学习生涯中残存在脑海里的诗,他觉得杜牧写的就是他,虽然他未行半步,可早就魂断绵绵细雨里了。
齐亮知道要下雨,可他仍心存侥幸,或许运气好,雨没落下来,能够把第一批香晒完。他起了个大早,赶到香厂,制起了香。
大多数厂内工人都没到齐,村里代代相传的手艺活儿让他们学会了看天气:雨,第二天便没有上工的必要了;晴,那早上两点便得起床,赶着日出前完成前面的工序,晒出当天第一批香。之后继续开工,马不停蹄,直到下午两点当日最后一批香暴露在日光下。
福建泉州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永春篾香产地,这里盘踞着多家制香企业及加工作坊。国内寺庙祭祀用香大多出自于此。踏入汉口村地界,远远望去,晒香厂鳞次栉比,小雨绵长,香架上堆着的成香被防雨布盖住,只在狂风刮起的缝隙处露出些许紫红或褐黄――这是成品的颜色,如果有太阳,那到了下午,它们便被封装成箱,运往全国各地,或出口东南亚,在彼岸的寺庙里袅袅生烟。 古法制香
天并不热,可齐亮依旧脱下了外衣和长裤――厂房内有些闷,脱了更自如些。一套流程做完,他身上已经沾满香粉,看上去周身泛红。作坊内充满中草药的香气,大量粉尘让人担心健康问题。可也是祖宗传下来的说法,这香无毒,甚至对人体有好处,所有工人对此深信不疑,毕竟他们的祖辈制香一辈子,都活上了80岁。
这或许是有道理的,篾香的香料一般用沉香粉、檀香粉和柏木粉,主料为泽兰、藿香、细辛、灵香草、柑松、陈皮、芸香、川芎、当归、甘草等几十种中草药材,这些中药材大多有安神、养生、祛病等功效。汉口村制香人常年吸入有益身体的中药材香粉,整个村80岁以上的长者有四十多人,90岁以上的有3人。
基础的工序后,齐亮将篾香呈扇形展开,挑出黏在一起或断裂的,右手搂住香枝,左手在上,互相摩擦,他说这叫“抡香”。
他抓起一捆平整的竹签,手握香骨,将香肉部分沾上水。接着,齐亮揉搓着香芯,将黏粉附着其上,浸水,黏粉产生黏性,裹上柏木香粉,整个过程需要反复4次,十多分钟后,原本小臂粗的竹签已快赶上大腿。齐亮动作不大,可轻盈的香粉依旧弥漫车间,车间晦暗,看上去朦胧一片,略微泛着粉褐色,走近一些就呛得人退出来,但齐亮却不动神色,眉眼甚是轻松。车间内呼吸困难,大量香粉吸入鼻腔,像鼻血一样的粘液会从鼻孔流下来。车间外,不少树木和红薯地也被染红,制香厂的垃圾就在河边堆放或燃烧。
他细细检查晒香前的半成品,一次拿一大捆,扎成一束散开,双眼眯着紧盯,抽出因误差导致的香,剩下的举起抖抖,往地上一扔,那捆香便如同变魔术一般散成盛开的花朵。他说那叫“掷香花”,两手用错开的角度令香签自然摊开成花朵,收的时候两手只需由中间向两边轻轻一拨就可以了,这也是永春篾香有别于其他地区香签制作的独特的保存晾晒技艺。只有村里老一辈的手艺人才会。
他掷了十多年的香花了。30岁那年,他放下了农耕的活儿,进了制香厂,在香灰弥漫的厂房里掷了一捆又一捆香。从此生活满是紫红、褐黄和闻一辈子都不会倦的香味,“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手艺,我丢不得,永春丢不得。”
制好的篾香被板车拖走,均匀交错地晾晒在香架上,大片条状色块铺就,美艳不可方物。遇上天气好,所有工人都上工了,整块香架都是彩色的,整个永春,从天上看说不定都是彩色的。
春天阳光晒7到8小时,夏秋晒5到6小时。香晾到了7成干要收起,平整后在香骨部分浸染料,一般是紫红色,完全干燥后,香也就完成了。一套流程下来,齐亮早成了一个“香”人。
这一切都是依循古法制香的工序:香芯沾水、搓香粉、浸水、展香、轮香、切香、日晒、染香脚、晾香、藏香,有了机器以后,效率大幅提高,原本一天纯手工制造出4万支,现在能超过20万支。私下算了算他们的薪酬,日进400-600元,月入过万并不困难。在一个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外打工的村子里,这算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制香是这里工人的主流工作之一,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2年统计,永春的香产值为10亿元,2013年27亿元,2014年35亿元。盛产篾香的永春也因此成为中国四大制香基地之一,与厦门翔安、广东新会、河北古城齐名。 香都过往
老人们的手艺,传承至今已经很久了。沿着历史回溯,最早能到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盛,阿拉伯人将制香技术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