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遵义县枫香镇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doc
浅析遵义县枫香镇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摘 要]石漠化是我国现在岩溶地区出现的最大的生态问题,由于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减少,人民群众生活陷入困境,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探索石漠化治理对策,减少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增加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遵义县枫香镇 石漠化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b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98-01
一、枫香镇基本情况
枫香镇隶属贵州省在遵义县,位于遵义县西部,国土总面积147.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85万个,有汉、苗、彝、仡佬等,辖1居委会、20村委会。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完整,多溶洞,暗河。平均海拔1035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面积为10.9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5.57万亩植被覆盖率高达44、7%,年均降水量1200mm,年均气温17℃。208省道贯穿东西,遵义―仁怀高速连通枫香与仁怀。
二、石漠化现状及危害
石漠化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受自然条件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的干扰破坏,地表土逐渐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逐渐呈现无土,缺水植被减少,类似于荒漠景观现象或演变结果。全镇石漠化程度较高,共有石漠化面积5.3万亩。已经实施2.8744万亩,占总面积的54.2%,其中:营造刺梨、核桃、黄柏0.4779万亩、封山育林2.3965万亩。石漠化不仅严重影响该镇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于使当地丧失基本的生存条件,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危及到人的生命,因此加快石漠化的治理工作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石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严重的土壤侵蚀危及石漠化地区生态安全
石漠化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水库,抬高河床,破坏了宝贵的水土资源,使水资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化,极大地降低了环境容量,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石漠化加剧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
在石漠化地区,几乎年年旱涝相伴,泥石流滑坡等频繁发生,生活在石漠化地区的人只能在石缝里种点玉米等杂粮。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种了几片地,收不到一袋粮”、“一年生产的玉米产量还不够养大一头猪”成了石漠化地区农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石漠化导致了贫穷,贫穷又导致更严重的石漠化,严重的石漠化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形成恶性循环。
四、石漠化治理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1、生态修复工程所需繁殖材料遗传改良工作十分薄弱
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造林,林木的遗传改良和森林培育技术是石漠化地区造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奠定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也是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适合在南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发展林业产业的树种,如油茶、香椿、花椒、忍冬、构树、葛根等的遗传改良和森林培育技术研究还较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的需求。要全面启动南方大面积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繁殖材料遗传改良工作瓶颈必须突破。
2、造林技术与管护措施不能适应石漠化生态修复工程的需求
以往出现有的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造林技术与管护措施不能适应石漠化生态修复工程的需求,如表层岩溶水调蓄与开发技术、地表集水截水与生物技术、新材料应用及节水灌溉技术、土地改良与生物培肥技术、土地改造与人工诱导成土、立体农业与高效旱作技术等都还不是很成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因为目前国家实施的各种工程和措施大多为单一治理措施,没有或较少配合综合措施,导致石漠化加重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
3、利用经济杠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的机制还未形成
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必须解决好贫困问题,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企业、农民自觉参与石漠化生态修复工程。从目前的情况看,解决这一问题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仍然由政府在“输血式”高成本推动,使石漠化治理可持续没有保障。目前,我国林业产业虽然形成了林业产业体系,但林业企业规模过小,有的甚至没有根据资源规模和特点盲目建厂生产,形不成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此外,呈扩大趋势的石漠化区域面积也加大了石漠化防治难度。
五、石漠化治理对策
1、立体空间治理。在山上,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手段,加强山林植被的保护,加快植被的恢复和扩增,提高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山脚及平缓地带,强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修建配套工程设施,在石漠化坡度比较平缓的地区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