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防高温中暑指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业场所防高温中暑指引

作业场所防高温中暑指引 一、高温中暑的定义 高温中暑是指高温、高湿、强热辐射等高温气象条件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引起中暑症状(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 二、高温中暑的表现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 热射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常呈对称性。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三、高温作业人群的预防措施 1.用人单位应根据每天高温气象合理调整工人休息时间,在酷热时段,尽可能安排工人有休息时段或采取轮班制度,以减少工人在酷热环境下工作的时间。 2.室外作业要搭建遮阳棚,烈日下工作时要注意佩戴工作帽。 3.保障工人饮水需要,如提供白开水、含盐饮料、绿豆汤、西瓜或其它清凉饮料等。 4.调整工人宿舍,降低工人居住密度,保持良好通风,保证充足睡眠。 5.发放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防暑药品,为各作业区配备中暑急救药品,以备现场急救所需。 6.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如炉衬热修、清理钢包等工种,为防止强热辐射,须佩戴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阻燃、通风的防热服,如喷漆、金属(铜、银)的隔热面罩、铝膜隔热服等。 7.严格执行高温作业卫生标准,进行高温作业前热适应锻炼。 8.禁忌:凡有心血管疾病、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四、落实用人单位责任 一 用人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二 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三 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GBZ41—2002 等规定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四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 用人单位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六 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七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 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 不含33 ,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 1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