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4耳前区麻木 耳前区麻木是腮腺切除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观察患者耳前区皮肤感觉有无异常,多为耳大神经牵拉或损伤。 说明随时间的延长,一方面逐渐适应,另一方面感觉神经末梢可以再生。 8.5耳垂坏死 弹力绷带过度压迫包扎。引起耳垂坏死。主要原因是局部加压包扎过度,包扎时间过长,耳廓缺血时间较长。 改进包扎方法,在弹力绷带压迫耳朵部位开窗,暴露耳朵以方便观察,减轻患者不适感的同时.又达到对伤口的压迫的目的,并观察耳垂血供情况 8.6皮瓣坏死 观察加压包扎伤口处有无松脱或过紧,观察敷料外皮肤·工作探讨·颜色有无改变.同时随时观察伤口边缘皮温变化. 术后12 h皮温略低,局部稍肿胀,按压局部皮肤略显苍白.稍后可以恢复,皮瓣无改变,应继续观察。如出现皮瓣呈紫色,局部肿胀明显,表明静脉回流不畅:呈绛紫色,表明局部或血肿压迫;皮瓣呈紫黑色,局部皮温低.表明局部组织皮瓣已出现坏死。需进一步处理。 谢谢! 腮腺良性肿瘤 广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 莫 涛 一、定义与病因 腮腺肿瘤:来源于腮腺腺体或腺管上皮细胞的肿瘤。 病因具体不详,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细菌、病毒 2.遗传因素 3.环境因素 二、腮腺肿瘤的概论及分类 腮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良性肿瘤约占75%,恶性肿瘤约占25%左右 其中部分会发生恶变 良性肿瘤腮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嗜酸性腺瘤、血管瘤、神经鞘膜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当原本生长缓慢或无明显生长的肿瘤突然生长加快时,要考虑良性肿瘤恶变可能 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混合瘤和腺癌常见。 三、解剖结构1、腮腺咬肌区 指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 界限:上界:颧弓与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平面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 上部的前缘 内容:腮腺、咬肌、相关的血管、神经 形态:不规则楔形。分浅、 深部。 浅部:倒置三角形,位于 咬肌后份浅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 下颌支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 2、腮腺管:parotid duct 腮腺浅部前缘发出—颧弓下1.5cm横越咬肌表面—咬肌前缘—穿颊脂体、颊肌—开口于(平上颌第二磨牙)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 3.穿经腮腺的结构 3、1纵行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耳颞神经。 3、2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及静脉、 面神经分支。 四、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耳垂周围无痛性包块 一般单侧发病 30-50岁,男女比1:1 病程长短不一 临床表现 良性(75%) 恶性(25%) 生长缓慢 病期长 生长较快 病期短 表面光滑呈结节状 肿块大多形状不规则 质地中等硬 质地硬 界限清楚 界限不清 活动无粘连 与周围组织粘连而不活动 不会出现面瘫 20%出现不同的面瘫 有的侵及皮肤,出现表面溃疡。侵犯咬肌时致张口受限,少数病例出现淋巴肿大。 PS:在多行性腺瘤中常有肿块缓慢生长多年的良性肿瘤病史,近期出现生长速度加快,表现出良性肿瘤向恶性肿瘤转变的过程。 五、美国抗癌联合会TNM分期 TX: Primary tumor cannot be assessed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No evidence of primary tumor没有证据表明原发性肿瘤 T1: Tumor ≤ 2 cm 且无腮腺外扩散 T2: Tumor 2 cm but ≤ 4 cm且无腮腺外扩散 T3: Tumor 4 cm but ≤ 6 cm 和(或)有腮腺外扩散但面神经未受累 T4: Tumor 6 cm 和(或)累及颅底,面神经 区域淋巴结(N)及远处转移(M) N1 同侧单个≤3cm N2 N2a 同侧单个3cm≤6cm N2b 同侧多个≤6cm N2c 双侧或对侧≤6cm N3 6c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美国抗癌联合会AJCC分期 分期 T N M Ⅰ期 T1,T2 N0 M0 Ⅱ期 T3 N0 M0 Ⅲ期 T1,T2 N1 M0 Ⅳ期 T4 T3,T4 Any T Any T N0 N1 N2,N3 Any N M0 M0 M0 M1 六、治疗原则 目前对腮腺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如位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做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需同时摘除腮腺深叶。 手术技巧:面神经解剖。 充分地切除病变 尽可能保留面神经 必要时做选择性颈清扫术 有指征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