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课外古诗词赏析C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背景: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 主题: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用意? 比喻。“千里雁”一喻表现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表现思乡之情。从而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品味“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望月而思乡,这种情怀在诗人那个时代是许多人都有的,诗人说出这一点,能引起散居异地的亲人们的强烈共鸣。 六、《望月有感》 1、背景: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 2、主题: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用意? 比喻。“千里雁”一喻表现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表现思乡之情。从而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运用比拟手法,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比拟,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的描述,赋予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4、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望月而思乡,这种情怀在诗人那个时代是许多人都有的,诗人说出这一点,能引起散居异地的亲人们的强烈共鸣。 雁门太守行 8 雁门太守行①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荒唐,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杜 甫 3 背景: 公元756年,安史乱军攻破潼关,杜甫携妻带小,寄居羌村。不久,听说流亡中的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就离家北上,企图为平叛效力。然事与愿违,刚启程便被叛军捉住,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羌村三首   (三)      杜 甫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著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 一再的解释说:“酒味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甚。 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前四句的描述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主题:表达了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表达了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4 背景 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上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