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死神”掰手腕.doc
与“死神”掰手腕
中国是化学武器受害国。谈到日遗化武,北京军区军训部副部长兼核生化防护所所长喻胜跃面色凝重:日本战败后试图销毁证据,掩盖罪行,将原储存、部署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76个地区(市、州、盟)的化学武器,或掩埋地下,或投入江河,现查明的就有40多万枚,其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由于埋藏近70年了,多数已生锈腐蚀,有的毒剂泄漏,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近年直接受到日遗化武伤害的人员达数千人。喻胜跃说:“一小滴高纯度毒剂沾人皮肤上,就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最危险的应急救援, 多年来我们总是所领导先上。”这一“铁规矩”,带动了年轻技术干部冲锋陷阵、一往无前。
世界级大港突遭日遗化武严重威胁,利剑出鞘铲“毒魔”。
某航道局在世界第四大港——天津港主航道疏浚作业时,先后挖出当年侵华日军投下的4枚50公斤的化学航空炸弹和2枚化学炮弹,其中1枚航弹毒剂泄漏。尽管挖泥船上20多名工人迅速撤离船舶,但还是有5人惨遭毒气伤害,其中1人皮肤糜烂,中毒严重。
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置,不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而且车水马龙的中外船舶进出天津港也受到严重影响,整个码头可能陷入瘫痪。由于这里还地处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天津滨海新区,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喻胜跃带领副所长兼高级工程师王东升、高级工程师耿久春、化武办主任兼工程师谢德富等应急救援队人员,先后赶往事发海域,穿上防毒衣、头戴防毒面具立即展开救援行动。外交部、总参谋部的化武专家也赶来指导。
该所应急救援队对泄漏毒剂的航弹进行外观测量,实施侦测、分析,初步鉴别为疑似日遗糜烂性毒剂航弹。此次发现的航弹,与该所2008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发现的一枚航弹相类似。由于日方提供的航弹资料少,为确保鉴定准确无误,他们实施快速取样化验、分析等来佐证,最终判定4枚航弹为日遗50公斤糜烂性毒剂航弹。
其中有一枚航弹还被死死卡在挖泥船铰刀吸入口处,并悬在空中。由于空间狭小,他们只能绑着保险绳,侧卧在铰刀上作业,给安全拆卸航弹带来了巨大挑战。
“这批航弹属于装有芥子气、路易氏剂混合毒剂的黄弹。人沾染芥子气中毒后,会出现起泡、溃烂等症状,直至死亡;路易氏剂是油状液体,人严重中毒会引发急性肺水肿而死亡。”喻胜跃的介绍,让记者惊恐。
如何将被卡死在挖泥船铰刀吸入口处的航弹拆卸下来?用钢锯切割,铰刀比钢锯还硬,无法施工。他们反复研究论证方案,决定用气焊对铰刀进行气割破拆,可气焊作业产生的高热量万一被传导到航弹引起爆炸,他们粉身碎骨葬身大海不说,化学毒气笼罩海港,后果不堪设想。
为验证气割破拆的安全性,他们首先利用铁板进行模拟切割实验,边切割铁板边监测其温度,确认安全后才开始拆卸航弹。
为防止航弹掉入大海,他们用尼龙袋包裹住弹体加以固定。“全副武装”的王东升和谢德富等人站在铰刀上,紧抓航弹,气割作业,使航弹与铰刀成功切割分离,最终将化学航弹运上了码头。
他们把化学航弹装上车后,准备运输时,又一难题出来了:化学航弹虽然经过了安全化处置,但航弹毕竟还带有引信,稍有不慎将引起爆炸,地方司机战战兢兢不敢开车。
此时,喻胜跃毫不犹豫地首先坐到副驾驶位置上,说:“我是个化武专家,我坐你旁边,不要害怕!”闻此,司机才小心翼翼发动了汽车。
到达仓库,喻胜跃第一个下车走到航弹包装箱前,其他人也纷纷赶上来,一起将日遗化武抬进了库里。
他们,真的不愧是一群天天坐在“火药桶”和“火山口”上,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的核生化应急救援英雄!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挖掘并安全回收光气弹。日本专家赞叹:“佩服中国人!”
这年正当“秋老虎”发威之时,挖掘回收日遗化武的攻坚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侧太行山的一处山坳里打响了。
这批日遗化学炮弹共51枚,其中有十分危险的装有光气的青白弹,是河北省藁城中学10多年前建楼挖地基时发现的,造成20多名师生中毒,十几万群众人心惶惶,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由于当时受技术等条件限制无法回收,为确保安全,该所和有关单位将化武转移深埋到了那处山坳里。
这成了时任防化技术室主任耿久春的一大心病。
技术等条件终于具备了,耿久春立即带领高级工程师梁津春、王东升等人,先后与防化学院专家、某基地专家及日本专家几次到埋弹现场,研究制订安全挖掘回收的方案、措施和方法。
耿久春告诉记者, 光气是窒息性剧毒毒剂,沸点只有8度左右,炎热条件下极易挥发,一旦泄漏,其浓度瞬间达到致人死亡浓度,人吸入后很快造成肺水肿,窒息而亡。
日本化武专家现场风险评估的结论是:技术难度巨大,挖掘十分危险。
刹那间,愁眉深锁的耿久春,更感到了身负千钧的巨大压力。
烽火连天,大敌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