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结人生品格在道州的升华.doc
元结人生品格在道州的升华
【摘 要】元结(719-772),唐著名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鲜卑族后裔,原姓拓跋,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始易姓为元。祖上居太原,父辈时迁居河南鲁山商余山。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元结也是一位富于正义感、关心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的政治家,元结是一代为官清廉,业绩显著的地方名臣。元结广德元年(763年)被授为道州刺史,广德二年(764年)五月到达道州任上。从此,便与道州结下不解之缘,人生品格在道州的升华。他的人生品格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关键词】元结;人生品格;道州;升华
元结(719-772),唐著名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鲜卑族后裔,原姓拓跋,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始易姓为元。祖上居太原,父辈时迁居河南鲁山商余山。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元结是一位富于正义感、关心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的政治家,元结是一代为官清廉,业绩显著的地方名臣。元结广德元年(763年)被授为道州刺史,广德二年(764年)五月到达道州任上。从此,便与道州结下不解之缘,人生品格在道州的升华,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吕温在其《道州刺史厅壁后记》序中道:“列贤不肖以训于后,庶中人以上得化其心焉。二千石者河南元结字次山,自作道州刺史厅壁记,既彰善而不尝,亦指恶而不诬,直举胸臆,申为鉴戒,昭昭吏师,长在屋壁,后之贪虐放肆生人为戏者,独不愧于心乎?予自幼时读《汉书》循吏传,慕其为人,以为士大夫立名于代,无以高此。”可以说,这是吕温对元结为人为官最客观的评价,表达了吕温对元结无限崇敬之情,也显示了自己为人为官要以元结为榜样的决心。元结的为官实践对后人起到了垂范作用,因此才有韩愈、柳宗元、阳城、寇准、周敦颐、何凌汉、何绍基等诸多浩然正气之辈后继无穷。他们为人谨言慎行,为官两袖清风、刚直不阿,为文清丽明快、了元污垢、满纸乾坤。如元结作的《菊圃记》,中有“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周敦颐有《爱莲说》,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元结以菊喻人,强调自觉修身,戒之在德,否则便会迷失方向,遭人唾弃;周敦颐则以莲喻人,指出人的高贵品质不仅来源于先天而且更注重养成。我认为,元、周二人都是“清廉肃下,明惠公直”的代表,二文有异曲同工之妙。时值今日,社会文明进一步推进,元结人生品格为建设文明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元结在道州升华了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大都受到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深刻影响,屈原在《离骚》 中发出感叹“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种关注民生,同情民众,体恤民情的思想在生产力长期不发达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共同表现的主题。当然也是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的元结一生追求的目标。但他的爱民思想与其它文人却有着截然不同,可以说,元结的爱民思想与其它文人却有着截然不同,可以说,元结的爱民思想,不是一般文人赶时髦的哗众取宠,而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同身受的自然流露;不是一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体上的呻吟,而是一种带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呐喊;不是对一般社会现象的简单归纳和概括,而是上升到危及国家稳定的根本意义上的对统治阶级的警告。
元结在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受命于道州刺史之职,第二年五月到任后,对道州进行民情调查分析,原有四万多户人家的繁华道州,几经兵荒马乱,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满目苍凉,生灵涂炭,而官府的横征暴敛却有增无减,困苦不堪的百姓哪里还有活路!诗人在他的《舂陵行》 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赢。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诗人选取了“大乡”、“大族”他们尚且只能以木皮草根为食,小乡小户的困苦境况就更不言自明了。“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两句,活画出被统治阶级苛剥殆尽的百姓奄奄一息的赢弱形象,舂陵行使诗人看到了民不聊生的惨状,感受了路有尸骨的悲凉,也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怜悯和同情。同时,舂陵行又使诗人深刻感到了一个地方官吏肩上的重任。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应爱民,不能让老百姓贫穷如洗,不能让老百姓缺衣少食,更不能让老百姓流离失所!
二、元结在道州升了华仁爱思想
早在先秦时代,孔子就提出“仁者爱人”和“节用而爱人”,后来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仁政”理想,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以“民为本”,在孔孟的基础上,历朝历代的官员和文人,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生活中,从改良主义的愿望出发,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这种仁政思想和理论。但是在封建社会的现实中,这种虚幻的仁政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统治阶级的挥霍无度和生产力相对滞后的尖锐矛盾,是那个时代无法解决的问题,官吏们的横征暴敛,搜括民财便是每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