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痹证

王海东简介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风湿病研究所所长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特色医疗管理处处长 痹 证 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 王海东 2011.9 痹 证 定 义、概 况、命名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分型、 治则用药 调摄 、 蜡疗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诊断标准 定 义 中医风湿病学会痹证概念 中医风湿病 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定 义 教科书中痹证概念是:“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病证”。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定义 相同点: 邪气:风寒湿热 病机:邪气痹阻经络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甚至累及脏腑 重者可内舍于脏。 定 义 不同点:营卫失调 日久正虚 概 况 古代: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论述,并有痹论专篇,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宝贵财富。 《素问·痹论》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素问·痹论》还以整体观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系:“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并在预后方面指出:“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痛久,其留连皮肤者易已。” 概 况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共92枚,其中论及痹证的13枚,占14.13%。共记载方剂约30个,其中治疗痹证的6个,占五分之一。这说明论述痹证在《医简》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简》中运用了多种治疗痹证的方法,足见痹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难治顽症。 概 况 现代:199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王兆铭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对全国风湿病调查资料显示,仅风湿四病在我国发病率就高达18.8%。 命名及分类: “痹”字在中医文献学中出现很早,据考原作“畀” 。远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即有“疾畀” 痹 等记载。《说文解字》曰:“痹,湿病也” 。 命名及分类: 因感邪季节、患病部位及临床症状的不同,《内经》又有五痹之分。《素问·痹论》日:“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经专家们反复讨论认为,“痹病”名称虽较传统的“痹证”命名更合理,但仍有不足之处。又将“痹病”名称改为“风湿病”,或称为“中医风湿病”。 命名及分类: 风湿病在教课书中称之为“痹证”,1983年9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成立了全国痹证专业组,并召开了首届痹证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痹病”名称,将“痹证”改称为“痹病”。 命名及分类: 对风湿病的中医分类以河南风湿病医院娄玉钤提出的中医风湿病的命名及分类较全面: 风湿病(痹病)的命名及分类 病因病机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 病因病机 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易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痹阻筋脉、肌肉、骨节,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肿胀、酸楚、麻木,或肢体活动不灵。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内生,复感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 病因病机 痰浊、瘀血、水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邪痹经脉,脉道阻滞,迁延不愈,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输布。血滞而为瘀,津停而为痰,酿成痰浊瘀血,痰浊瘀血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屈伸不利等症; 病因病机 痰浊瘀血与外邪相合,阻闭经络,深入骨骱,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影响脏腑功能,津液失于输布,水湿停聚局部,可致关节肢体肿胀。 病因病机 痰瘀水湿可相互影响,兼夹转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