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运河文》选修课程教学要求+.docVIP

《长安古运河文》选修课程教学要求+.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意如果您的课程纲要中没有以下内容的请上交,有的就不用交了。 《长安古运河文化》选修课程教学要求 包括以下标红色的3部分。 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阅读历史篇 第1课:一方水土一方人——最古运河出长安 基本要求 能使用古地图进行比较,了解长安周边的古地理环境变迁,分析其对现代长安发展的影响。理解争霸战争对长安地区开发的价值。 发展要求 探讨古浙江(武林水)成为长安母亲河的原因 说明: 概述吴越争霸的主要史事为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桑亭因运河而成——陵水道 基本要求 知道陵水道的概念。能举例说明它对长安周边经济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结合长安地区吴文化遗址的现状,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 发展要求 探究长安出现众多与孙权传说或者遗迹的历史原因。 说明: 可通过参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女堆,访问历史教师、老人等探讨三女堆选址的传统文化因素。戚夫人教民作笕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第 3 课 敕穿江南河,长安开闸安天下 基本要求 概括江南运河的开通的历史背景。分析隋炀帝开通江南运河,对长安的发展有何影响。了解复式闸的起源。能用墓志铭等碑刻史料探究历史问题。 发展要求 能制作模型模拟长安三闸的过船情况。探究历代文人士大夫留下众多有关长安坝闸的文学作品的原因。 说明: 网络化改造:上塘河水系的开发为课外阅读内容。以下是50年前海宁中学学生有关上塘河的回忆,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步行上塘河,体验运河风情,写一篇感悟。 第4课 鱼米之乡——大运河与长安传统经济 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的分析历史原因的方法,探讨长安米市为什么有江南三大米市之称,其繁盛的原因。列举长安近现代诞生的民族资本丝绸企业。 发展要求 分析浙江省第一丝厂建在长安的原因。 说明: 丝行和蚕种场这两个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第5课 特色管理,众志成城——长安运河区的水利管理 基本要求 知道长安运河历代探索了的水利管理方法。复述撩浅军、堰军 等名词的概念。能运用这些方法的历史经验,提出一些对今天水利建设的借鉴看法。 发展要求 向长辈进行口述史调查,搜集海宁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捻河泥等水利建设的资料。 说明: 第6课:古运河畔英豪气——潜伏日军心脏的中共秘密部队 基本要求 了解日伪清乡。知道呼延夫、罗希明,鲍自兴等共产党人在中共汪伪部队中的活动。感受中共潜伏人员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联系自身,说说一个共青团员或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质。 发展要求 分析中共秘密部队始终与敌周旋于长安并能隐蔽下来的原因。 说明: 教师可结合参观仰山书院等中共秘密部队旧址开展学习活动。史料搜集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史料大体有口述史、照片、档案、遗迹等类型,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搜集本地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单元:品味文化篇 第7课:神的护佑——运河宗教文化 基本要求 了解唐代的佛教政策,知道觉皇寺的由来。结合社会调查,说明长安地区的宗教活动是如何体现运河文化特色的。认识到宗教的存在的历史原因。 发展要求 分析唐代长安古运河边陆续出现许多宗教活动场所的原因。 说明: 运河水神胡令公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8课:与水有缘——运河建筑文化 基本要求 知道长安老坝、陈氏民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研究性学习渗透于课程教学中重在过程,重在导向。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准确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成绩按等第形式评定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情况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与促进的手段。

文档评论(0)

lanhe8975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