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孔子的1概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2013.10.13 课程特点、学习方法: 特点:理论性强,需要理解大量作品的文化积淀 方法: ◆ 阅读一些文论的原文以及相关的文学作品。 ◆ 登陆太原电大在线()平台,获取“翻译”以及相关串讲。 ◆ 认真体会教材,教材是非常好的学习工具,学会“把书变薄”。 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诗教”文艺观 1、孔子其人 关键词: 仕途不顺 私人讲学 修订诗经 美政理想 2、诗教观之一:文艺的社会作用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诗教观之二:文艺的内容与形式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辞达而已 4、诗教观之三:文艺批评的标准 思无邪:哀而不怨,怨而不怒,中庸为上。 二“兴观群怨”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 1、出处:《论语 阳货》 ———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 2、理解:孔子这段话对于文艺作品的评价。 兴:感发志意 观:了解风俗 群:琢磨切磋 怨:讥刺时政 3、要重点理解孔子“怨”的内涵与影响 怨情:蔡文姬《悲愤诗》 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历朝历代的文人均借助文学抒发怨情: ___屈原《离骚》 ___鲁迅《伤逝》 ___蒲松龄《聊斋志异》 4、梁启超对于孔子文艺观的再阐释: 是对“兴观群怨”中的“兴”的创新解释。 熏:注重作品对于人的创造力的影响 浸: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刺:不是怨刺,而是作品对于人的唤醒 提:读者自己的主动参与 第二讲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2013.10.13 关于庄子: 关键词:道家代表人物 放浪形骸 归隐山林 弃官不做 真率自为 庄周梦蝶的故事 “子非鱼”的故事 庄子之死 一、庄子的文艺观概述 1、文艺标准:美、大 “天地有大美” 2、创作主体的态度:心斋、坐忘 3、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游心 物化 4、创作主体的理法技巧:道 技 关注:庄子与老子关于道家的哲学思想 二、“言不尽意”:庄子的文学言意观 1、明确“言”“意”分别是什么? 言:言语、言辞。 引申为艺术表达 意:意图、想法。 引申为话语的意义、心理感受 2、“道不可言” ◆关注老子的一段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走的更远,认为:道是不存在的,不可言传的。 3、“言不尽意”:宏观、微观 微观:《天道》中相关表述、轮扁斫轮的故事 世人所贵重的道,载见于书籍,书籍不过是语言,语言自有它可贵之处。语言所可贵的是(在于它表现出的)意义,意义自有它指向之处。意义的指向之处是不可以用言语传达的,而世人因为注重语言而(记载下来)传之于书。世人虽然贵重书籍,我还是觉得不足贵重,因为这是贵重(那)并不(值得)贵重的。本来,可以看得见的是形状和色彩;可以听得见的是名称和声音。可悲呀!世人以为从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就足以获得那大道的实际情形。 3、“得意忘言”:也即后世“意在言外”的雏形 ◆理解庄子在《外物》篇中关于鱼篓、兔笼的比喻。 三、庄子“言不尽意”说对后是中国文论的影响。 相关表述:战国时期:《易传》、魏晋时期:欧阳修 对文论的影响: 西晋:陆机 齐梁年间:刘勰 唐代:皎然 晚唐:司空图 宋代:欧阳修 南宋:严羽 清代:王世贞 近代:王国维 第三讲 刘勰的“通变”说 2013.10. 20 一、刘勰的文论思想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坛与刘勰其人。 2、正确理解《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思考: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出现众多的文学评论的成果? 3、刘勰文论思想集合: ◆文之枢纽:文学本质是什么?文学是人学? ◆论文叙笔:文是文学,笔是非文学 ◆割情析采:感情、文采 ——神思论:艺术构思是怎么回事? ——风格论:为什么每个作家的风格不同? ——风骨论:什么样子的作品是好的? ——批评论:如何评价文章的好与坏? 二、“通变”: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1、“变则其久,通则不乏”:文学自觉之后的反思。 通:会通 变:适变 ——“变”也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 2、正确理解《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思考: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出现众多的文学评论的成果? 3、”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 “观其诗文,雅好慷概,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时序》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