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docVIP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doc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 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 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 “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 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 《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 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关于罗贯中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三 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是一个龙腾虎跃,风起云涌 的时代。陈寿的一部《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就包蕴着无数生动的故事,为文学 家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在民间,又不断地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 到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场帝看 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李商隐有《骄儿》诗云: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见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在宋代 的“说话”艺术中,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苏轼《志林》载: “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 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说三国” 的艺术效果很好,且已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宋代的这些话本没有流传下来, 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印的 《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 的轮廓,突出蜀汉一条主线,情节略本史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结构宏伟,故 事性强,然叙事简率,文笔粗糙,保留着“说话”的原始面貌。   在戏曲舞台上,金元时期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 曾载有《赤壁廉兵》等多种金院本剧目。钱南扬的《戏文概论》曾指出有《关大 王独赴单刀会》等多种宋元戏文。现知元代及元明之际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剧目 就有60种之多。从这些剧目和现存的21种剧本的情况来看,半数以上是以蜀 汉人物为中心,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鲜明,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 浓厚的民间色彩。   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 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 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关于罗贯中,目前所知甚少。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或谓无名氏作)、 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记载,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 (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贾仲明说他“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知他生活在元末明 初,约在1315至1385年之间。明人王圻《稗史汇编》所录一则材料称罗 贯中“有志图王”,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清人顾 苓《跋水浒图》等说他“客霸府张士诚”,都不知是否可靠。他的《三国志演义》 约成书于明初。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说他 “编撰小说数十种”,可能夸大其辞。今传世的《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 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恐怕都是后人伪作。《录鬼簿续编》还著录了他所 作的三部杂剧作品,今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这部作品以赵匡胤、赵 普为中心,歌颂了贤君明相,与《三国》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该书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 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修髯子(张尚德)《引》。以后的新刊本多 从此出,只是在插图、音释、考证。评点和卷数、回目、个别文字方面作些调整。 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 为双句。近年来学界所关注的是,今存嘉靖至天启年间的刊本中有不少书名为 “三国志传”而非“三国志演义”,如《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 《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这类“志传”系统与“演义”系统版本的不 同之处,除了在一些情节、文字上有所出入之外,主要是“志传”系统的《三国》 中穿插着关羽次子关索(或花关索)一生的故事。这两种系统的本子孰前孰后, 谁接近罗贯中的原本,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也有一些学者将各本认真 比勘后,认为“嘉靖本”和“三国志传”本是出于同一源头的抄本,两种系统的 差异只是在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