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中论文.doc

关于寄生虫 生命科学学院2003级 李水兰(0座机电话号码)王晓蕾(0座机电话号码)殷亚妮(0座机电话号码) 一)摘要: 通过对寄生虫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它们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二)前言: 文章针对扁形动物门和原腔动物门的寄生物种,从外部形态结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来了解它们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并力求合理地阐述原因。 三)研究方法——分类研究及统计: 固着器官: 日本血吸虫:口吸盘在前端,另有杯状腹吸盘,两吸盘均由肌纤维构成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发达,腹侧有内外两对钩齿,背侧有一对三角形齿板 丝虫:在其处于幼虫阶段是,在口囊旁,角质层向前延伸形成一钩 猪带绦虫:具吸盘和小钩,小钩位于顶突上,约有25-50个,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排列,吸盘4个,位于顶突下方:另外,绦虫的体表上的微绒毛也有附着功能,能避免被从消化道中排出。 自我保护: 合胞体形式:如华枝睾吸虫、绦虫等。大细胞的本体下沉,体壁的最表层是由细胞质延伸、融和而形成的。它们强大的抗消化功能可能和表皮细胞的旺盛分泌活力有关,寄主不断地消化合胞体,在核的支配下,又不断地形成合胞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角质层形式:如人蛔虫、人蛲虫、十二指肠钩虫等。这是一层非细胞结构,一般坚硬,光滑,具有横纹,有皮下层分泌形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一般分为三层(皮层,中层和基层),最内具有基膜,可以起保护作用。但是它会限制虫体的发育,因而会出现蜕皮现象,蜕皮是其保护性能下降,因而蜕皮通常不会发生在消化道里,比如蛔虫,一次在土壤中,一次在人的肺泡里。 消化系统: 肠道退化(吸虫)或肠道消失(绦虫) 猪带绦虫:多用体表吸收,微绒毛大大增加了接触的表面积。 血吸虫:也可以通过体表吸收,但是由于它的食物主要是寄主肝胆管的上皮细胞、白血细胞,红血细胞及一些分泌物,因而具有口、咽、短食道、肠,肛门。 人蛔虫: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摄取的食物主要是寄主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消化。 神经系统: 猪带绦虫:沿身体两侧有神经通过。 血吸虫:有一个T型的神经网,在咽旁有一对神经节,自此神经节向前、后分别发出六条纵行的神经,在向后的纵行神经间有横神经相连。 人蛔虫:相对血吸虫来说较为发达,出现了脑,即围咽神经节。感觉器官不发达,仅有唇上的乳突。 生殖系统:由于寄主转换过程生存几率不大,需要的繁殖基数很大,因而就演变出了一套强大的繁殖系统。   母体受精卵数量或性成熟周期 繁殖期日产卵量 寄生虫类 猪带绦虫 700-1000个节片,每节片约有50000个受精卵 牛带绦虫 日产卵约72万 人蛔虫 雌蛔虫的卵巢和子宫的长度为体长的15~20倍;子宫内含有2000万粒卵;人体自虫卵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60—70天 日产卵200000粒 十二指肠钩虫 日排卵量在20000以上 毛首鞭形线虫 日产卵量达7000个 鞭虫 自感染到成虫产卵约需一个月左右 日产卵数千粒 非寄生虫类 自由生活的陆生线虫 可达数百粒 自由生活的海产线虫 一般仅产数十粒卵 轮虫 每个雌虫可产卵8—20粒 腹毛动物   一般产卵l—5粒。 寄生的位置: 寄生虫类型 寄生部位 牛带绦虫 人体小肠上端 猪带绦虫 十二指肠壁上 十二指肠钩虫 多寄于小肠上端 蛔虫 小肠 布氏姜片虫 十二指肠和空肠 蛲虫 阑尾、盲肠、结肠、直肠、回肠下端 鞭虫 阑尾(也可在盲肠、结肠、直肠、回肠下端处) 班氏丝虫 淋巴系统 罗阿丝虫 人体皮下组织 盘尾丝虫 人体皮下组织的淋巴管汇合处 美丽筒线虫 口腔、舌、颊、咽喉、食道等处的粘膜及粘膜下层 麦地那龙线虫 人体皮下组织 华枝睾吸虫 肝脏的胆管处 肝片吸虫 胆道 幼虫可停留在肺里 粪类园线虫 肠壁上 肺吸虫 肺脏 日本血吸虫 肠系膜下静脉 孟氏裂头绦虫 小肠 阔节裂头绦虫 小肠 短膜壳绦虫 小肠 经统计后绘图得: 结果: 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表皮特化成合胞体或分泌出角质层;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讨论: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椐这一原理,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由于寄生虫多寄生在肠道内,取食方便而直接,因而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体内环境稳定,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故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为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表皮特化成合胞体或分泌出角质层;寄主转换过程中存在大量死亡,需要巨大的生殖基数,对应的生殖系统特别发达。总之,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退化愈趋退化(例:吸虫的肠道退化、绦虫的肠道消失),而强化愈趋强化(如:绦虫的孕节内全为生殖器官)。 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