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东教授讲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卫东教授讲座.doc

冯卫东教授讲座 “高效课堂”的“三”、“六”、“九” 【三个理念】 之一,“减负就是增效”: “减负”当然不是不要负担,也不是丢掉必要的负担,而是减去过重的、不必要的或“无用”的乃至起反作用的负担。这是一个“逻辑起点”,也是一个共有的“背景性认知”; 人们常说“减负不能减效”,“减负还要增效”,这至少有三个问题:第一,较为理想,较难实现,缺乏现实(如师资素质)基础;第二,有如“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构成了事实逻辑上的悖论;第三,它对有志于减负的人们是一种隐在的束缚,使他们不敢解放思想、解放手脚,从而导致“减负”的一次次流产。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追问:有些“效”难道不能减一减,甚或需要增一增吗? “减负就是增效”。负担轻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负担轻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负担轻了,有利于学生心智结构的深化、优化、美化,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 负担轻了,无论是学校,还是师生,乃至我们的教育才能扭转异化状态,开始向其“本真”的艰难回归! 李吉林:“教学的关键之一是要先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负担,减去低效甚至无效的练习,才有可能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有效的整体训练。”(《为儿童的学习》) 之二,警惕“效率过剩”: 陈玉琨教授提出“质量过剩”概念:“学生‘知识过剩’,在实践中是与思维能力、人文精神的不足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一意义上,‘质量过剩’的教育并不是高质量的教育。”我认为,用“效率过剩”更为恰当:质量有恒在性、内蕴性、发展性,效率则有其短暂性、外在性和(对未来的)“制约性”。有人说,谈起效率,我们就要保持警惕;人们还常把效率与公平、效率与伦理等作为对立的范畴…… 我国基础教育预设的效率目标本身过高过大。 刘兼《数学教育应着眼学生发展——中国数学教育的冷思考》:国际联校学科评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试卷,其中的计算题有这样几道: 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在前不久全国第九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说,现在有不少小学内容下放到幼儿园教学,有不少初中内容下放到小学教学,有不少高中内容下放到初中教学,有一些大学内容下放到高中教学。 有关教育机构、学校或教师又把这些目标作了“膨胀”。 帕克·帕尔默批评一些教者,他们“最擅长选些怪问题,把学生带进他设的怪题的陷阱里,然后再对错误答案进行无情的嘲笑”。他认为,“内心世界的冲突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他的教学就成了战争,而不是艺术。”(《教学勇气:教师心灵的散步》) “效率过剩”会导致其他相关因素的不足,从而造成教育的畸形。 之三,“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七律·赠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 所有负担偏重、过重的情形,所有额外的增负、加压的行为,都是短视、急进的,都是以近害远、益表损里的,甚至都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 对“赢在起点”的一些追问: ……想“赢”就一定能“赢”得了吗?……即便“赢”了,我们依然可以有若干追问:是不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是不是“赢”了现在,输了未来?现在“赢”,将来也一定“赢”吗? ……(《“赢在起点”问》) 【六个“不等于”】 之一,“高效课堂”不等于(知识呈现)“多多益善”的课堂。 “知识就是力量”与“知识越多越反动”(怀特海“无活力的概念”或“死知识”。) 学科知识容量过大; 学科之间牵强“综合”(如《春天在哪里》); “三维目标”不辨轻重,并驾齐驱(如《我的母亲》)…… 之二,“高效课堂”不等于“行云流水”的课堂。 “行云流水”的课堂很有可能是预演过的,因而是“伪课堂”; “行云流水”的课堂很有可能只是部分优秀学生的展示舞台,而更多的学生却被边缘化,或者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行云流水”的课堂很有可能思维含量不足,学生课堂前后“落差”(发展)不大…… 之三,“高效课堂”不等于“亢奋热烈” 的课堂。 我不赞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一说; “有效的笑声”; 李希贵先生观察到的一堂历史课(采用了知识竞赛的方法),他说“要警惕活跃的课堂”。 之四,“高效课堂”不等于“立竿见影”的课堂。 “立竿见影”的课堂往往走了知识获取的捷径,而“捷径”常常意味着强塞硬予的“告诉”,意味着必要体验的缺乏或空白,意味着能力尚未来得及被激活、唤醒。 郭思乐《向大自然寻找力量的“天纵之教”——论生本教育的本质》:“我们不赞成束缚人的自由思考,以有效为短期目标而剥夺人的感悟。” “听过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 之五,“高效课堂”不等于“问题成堆”的课堂。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 一位校长的“两化”主张:“教材(文本)问题化,问题试题化。” “教学案”、“活动单”等的异化倾向。 之六,“高效课堂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