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东北小品与东北文化.doc
浅析东北小品与东北文化
【摘要】“小品”一词有很多含义,无论是在佛经、美术界中,还是在文学作品和戏剧形式里,小品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与表达方式。时过境迁,小品发展到了当代,受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推动作用,“小品”一词在更多时候被人们理解成一种诙谐幽默的舞台表演形式,特别是东北小品,更是以短小精悍、观赏性强、动作夸张、反映现实生活等特点得到了电视机前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并且逐渐主导了我国小品创作的宏观走向和表演方式,“赵家班”几乎成为我国小品的代名词。
【关键词】东北;小品;文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40-2
我们不难发现,受东北小品,尤其是“本山”小品的影响,北方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有意无意的说出几句小品中的台词,比如同事穿个马甲,我们往往会调侃说“穿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朋友脚扭了,我们往往会善意的打趣道“没病走两步”;疏于运动起了小肚子,我们有时也会挖苦说“瞧你那腐败的肚子”;甚至两口子打仗,有时候男方被女方逼急了,也会怒道“对付过呗!还能离咋的!”。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正是因为贴近生活,取自生活,源自生活,才使得东北小品具有如此强大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正是东北小品对百姓生活的感悟,对人民关注事物的表达,幽默中含有讽刺,直白中蕴含深意,才使得以逗乐为主的小品由草根文化一举成为一种主流的表演方式。
一、东北小品对东北生活的原味呈现
1.衣着特色
在东北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由地域特色所带来的风格差异,所以东北小品中往往也融入了这种特殊的“服装文化”,以便加深观众对表演者的第一印象。东北是一个有着四季分明的地域,冬季较长,冬装也很具有特色,棉袄、棉裤、棉鞋、棉帽、甚至是棉手套,都深受这种气候因素和历史习俗的影响,如:皮毛一体的布面大衣,皮毛帽子等等,既着浓郁的东北特色,也散发着民族的特色。而这一服饰特点,在东北小品中,也得到了最大的展现与还原。以赵本山1997年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为例,在这部小品中,台上的演员身着略显夸张的“模特服装”,生动的展现了东北人民在冬天时的衣着,而粮仓般造型的棉袄,也体现了东北建筑特色。再如2010年央视春晚小品《捐助》,赵本山身着蓝色棉大衣,内穿过时的中山装,头带毛皮帽子,脚蹬黑皮鞋,手里拎着黑色的皮包,以一种“混搭”的方式将一个东北朴实农民的形象在了大家面前,在《昨天?今天?明天》中,宋丹丹更是以一身大棉裤,小花袄,头戴毛毡的造型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东北农村“小老太太”这一人物特色,这种服装特色,想必是除了东北这块区域以外,都鲜有见闻,而也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服装,才使得广大观众对东北小品有了更为直观的第一印象。
2.布景特色
东北的建筑风格虽然不及南方有特点,但是在东北的农村,屋内装饰和摆放还是很有特色的。东北常说“关东山,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室内多以火炕火地取暖。在这种条件下,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窗纸就成了分隔冷热空间工具。如果把窗纸糊在里面,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室内高温时就会融化,水就会流到窗纸和窗框结合处,不仅容易使窗纸脱落漏缝,而且还会造成窗框腐烂。所以,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东北人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出了“窗户纸糊在外”的办法。现在的东北农村,虽然早已告别了糊窗户纸的年代,但是,这一极具东北特色的做法,却被东北小品成功搬上了舞台。例如,在赵本山2010年的小品《就差钱》中,舞台上的布景并不复杂:一席炕,上面放着炕桌和柜子,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却是作为背景的东北经典格子窗,也许是为了节目的舞台效果,没有采用常见的白色糊窗纸,而是以花纸代替,但也同样真实的还原了“窗户纸,糊在外”这一东北生活习惯。翻看前些年的东北小品,在舞台布景中难以发现“窗户纸”的踪影,而近年来,“窗户纸”这一东北特色,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新兴题材的电视剧、电影无不着力展现东北农村日新月异、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的变化,这种被人淡忘遗失的习俗却在小品的舞台上焕发着它的光彩。
除此之外,在布景上还有很多细节能体现东北特色,如:墙上挂着的辣椒串,窗户上贴的年画,包括炕上被子的被面花色以及生活用的衣橱等等,都极具东北特色。
3.饮食文化
东北由于地域原因,也因为食材的单一,千百年来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比如说东北人爱喝白酒,爱吃炖菜、炒鸡蛋等农家饭。
例如,小品《策划》中,宋丹丹上场便说:“儿媳妇,家里来客人了,整俩硬菜。家里来客人了,呆会搁这喝酒。”之后端上了炖鸡,这在东北是常见的待客菜。
小品《送水工》中,赵本山与范伟在饭桌上连干了好几杯白酒,还念叨着“啥也别说了都在酒里呢。”这种情况在东北的酒桌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