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陵13《环境工程实验》综合考核题201605(环工唐莉莉
《环境工程实验》综合考核题
(环工81301班适用)
一、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共50分)
1. 某水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需要对粉末活性炭用量进行优选。根据经验,活性炭投加量为10-2mg/L,只允许进行四次优选且投加量为整数,实验结果:②比①好,③比②好,③比④好,③作为粉末活性炭用量最佳点。写出优选步骤及确定粉末活性炭用量。(本题分)
mg/L
由实验结果知:②比①好mg/L的部分。
第三点投加量:X3=10+0.382×(19.0-10)=13.0mg/L
根据③比②好mg/L部分
第四点投加量:X4=10+0.382×(16.0-10)=12.0mg/L
由实验结果知:③比④好mg/L。
2. 在生化实验中,生化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后测定各项指标。连续1天对污泥浓度的测定值如下表所示,判断测试数据中是否有离群数据。(本题分)
n X 平均值 X-Xi (X-Xi)2 1 2979 3007.8 -28.8 829.44 2 3321 3007.8 313.2 98094.24 3 2765 3007.8 -242.8 58951.84 4 3506 3007.8 498.2 248203.24 5 2748 3007.8 -259.8 67496.04 6 2639 3007.8 -368.8 136013.44 7 3108 3007.8 100.2 10040.04 8 2672 3007.8 -335.8 112761.64 9 2960 3007.8 -317.8 100996.84 10 3221 3007.8 213.2 45454.24 11 2626 3007.8 -381.8 145771.24 12 3576 3007.8 568.2 322851.24 13 3469 3007.8 461.2 212705.44 14 2706 3007.8 -301.8 91083.24 15 2821 3007.8 -186.8 34894.24 平均值 3007.8 标准差 347.043 极限误差 1041.129 1966.671 4048.929 3. 为了解制革废水物理化学处理的控制条件,对其加药混凝沉淀影响进行实验。选因素、水平如下表:
因 素
水平 A加药体积 (mL) B加药浓度 (mg/L) C反应时间 (min) 1
2
3 1
5
9 5
10
15 20
40
60 问:(1) 试排出实验方案。
(2) 假设进行了9次实验,测得出水浊度 (NTU)分别为1.122、1.119、1.14、1.01、0.979、1.26、0.938、0.990、0.72,悬浮物(SS)去除效率(%)分别为7、73、80、71、6、79、6、69、6。试分析实验结果,并找出制革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时其控制条件的较佳值组合。(本题1分)假设进行了9次实验测得出水浊度 (NTU)悬浮物(SS)去除效率(%)(%)1.122 72 2 1 10 40 1.119 73 3 1 15 60 1.124 80 4 5 5 40 1.011 71 5 5 10 60 0.979 61 6 5 15 20 1.216 79 7 9 5 60 0.938 62 8 9 10 20 0.990 69 9 9 15 40 0.712 61 K值
因素
指标 X
A X
B X
C Y%
A Y%
B Y%
C K1 3.355 3.071 3.328 225 205 220 K2 3.206 3.088 2.842 211 203 205 K3 2.64 3.052 3.041 192 220 203 K1平均 1.118 1.024 1.109 75 68.33 73.33 K2平均 1.069 1.029 0.947 70.33 67.67 68.33 K3平均 0.88 1.017 1.014 64 73.33 67.67 R 0.238 0.012 0.162 11 5.66 5.66 结果分析:1、指标按极差大小列出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主次因素:
指标 主次顺序 出水浊度(NTU) A-C-B 悬浮物SS去除 A-B-C 经分析悬浮物SS去除效率比出水浊度更有价值指标,故影响因素主要次序为A-B-C。
2、去除效率越高越好,所以数值越大越好。所以A选择(1)K1平均=75%;B选择(3)K3=73.33%;C选择(1)K1=73.33%。由此可以得出较佳的条件:A=1,B=15,C=20,即为加药体积为1mL,加药浓度为15mg/L,反应时间为20min。
4. S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doc VIP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考题猜想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与模型(7种热考模型).docx VIP
-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专项训练及范文(全套2019年新教材).docx VIP
- 2023年10月自考00795综合英语(二)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docx VIP
- 表面工程技术.ppt VIP
- 【全面新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VIP
-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上 第7课《植物是生物》教学设计.doc VIP
- 出海服务企业的跨文化沟通与管理手册.doc VIP
- 3HP焓差实验室建设与技术实施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