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成身退:叶上林的商海浮沉.doc
功成身退:叶上林的商海浮沉
清道光二年(1822年),广州城外西关。熊熊烈火,延烧三日。这片店铺林立的繁华之区,“毁民舍数千,男女民夷,焚死百余”。十三行“洋银熔化,白花花满街流淌,竟流出了一两里地之遥”。商贾损失惨重,外贸难以为继。
就在大多数富商顿足捶胸之际,同是大户的叶家却出奇地平静。十几年前的功成身退,使掌门人叶上林跳脱了“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的尴尬困局。 叶上林
创业:并非人人都可以
南海县,毗邻当时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叶上林就出生在这里。走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富商潘振承的同文行当账房先生。
不要小看这份工作。在官府指定的可以承担外贸业务的“十三行”里,潘振承的同文行是翘楚,平台高,现金流充足。在这样的企业任职,叶上林不仅起点高,相当于财务总监,算得上垄断性龙头外贸公司的高管了。在这里,他结识了不少行商、外商和官员,混熟了人缘。
其实,叶上林不甘于寄人篱下。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他离开同文行,准备独闯天下。然而,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又没有行商执照,他只好给行商石中和合伙做外贸生意。
可是,只过了三年,石中和就因资金链断裂,无力还债而破产。叶上林也跟着背上了麻烦,来家讨债的人多达数百号,根本接待不过来,而家里的库存早已空空如也。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以前的好人缘帮了他。外商的出手相助,帮他还掉了几笔催逼最紧的欠债。第二年,叶上林的生意好转,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创办了义成行,开始独立发展。很快,义成行拿到了行商执照,加入了十三行行列。
劫后幸免的叶上林,本来没什么本钱,是靠什么迅速起死回生的?外商的作用真的这么大吗?
其实,外商赠款只有3000银元,对还债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关键还得靠自己。
翻阅叶家的家谱,我们惊讶地发现:叶上林的儿子叶梦龙和潘有度的儿子竟然是“表兄弟”。潘有度是潘振承的儿子,后来接替潘振承当上了同文行的掌门人。叶家还跟卢观恒、伍秉鉴等十三行里的富商沾亲带故。于是,这些家族就靠亲情形成了“互助组”。谁家有难,其他几家都会出手,真心帮忙,倾力相助。
在叶上林创业的那些岁月里,他经常打着这些富亲戚的旗号,用他们的行商执照,跟英国东印度公司和丹麦亚洲公司做买卖,取得了不菲收益。
扩张:抓住机遇谋发展
就在叶上林挺过危机后不久,广州外贸市场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破产潮。清廷实施一口通商政策以来,规定外国商船必须在冬季到来时离开广州回国,不管货物有没有卖完,也不管钱款有没有结清。这样,就容易出现商业欠款。欠债的次数多了,商欠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巨额商欠,压垮了一批先前看起来经营不错的行商。石中和就是其中之一。18世纪末,行商破产的现象层出不穷。
跟破产行商不同,叶上林已经恢复了元气,掌握了一定的现金流。他挑选了一些资质不错的破产行商,接手他们原有的贸易份额。一方面,让这类企业起死回生,另一方面,抢占市场,迅速坐大。到嘉庆二年(1797年),叶上林跟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翻了一番,其后仍保持持续增长。可以说,破产潮给了叶上林“抄底”的机会。
第二件事,就是现金流。吃了石中和破产事件的亏,叶上林长了记性:生意场上立足不败的关键要素,就是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因此,他只做可以直接收现银的生意,绝不进口他自认为市场前景不佳的货物,总之,快速周转。这让他的财务状况迅速好转。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他给予了很高的信用评价,这也使他的洋行客户盈门,生意不愁。
19世纪初,叶上林已经坐拥了千万银两的资产。他的经营范围既有输出生丝、茶叶、木材等原料品,也有输入糖、烟、酒、五金、百货等生活物资。他的名下不仅有粤海关授权经营外贸的义成行,还有纶聚号等多个商号,俨然一家进出口集团公司。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连机器、石油、鸦片、军火等战略物资和违禁品都敢进口,真是无利不起早。
尤其是茶叶出口,几乎成了叶上林牟利的看家资源。
英国人把喝茶当作社会时尚,对茶叶非常挑剔。叶上林祖籍婺源,当地出产的茶叶深得英国人认可,被称为“中国茶品质之最优者”。因此,他把祁红、屯绿、松萝、珠兰等婺源茶进行精加工后运到广州,被英国公司将其认可为上等品,然后理直气壮地高价卖出去。当时茶价昂贵,有“掷银三块,饮茶一盅”的说法。显然,这是一座金矿。
精制茶叶,只是叶上林商海生涯中的一面镜子。事实证明,他也已跻身广州富豪行列,而且完全有能力继续扩张市场份额和公司规模。可是,人们突然发现,他开始谢绝英国东印度公司送上门的合同,减少与丹麦人的生意往来。嘉庆九年(1804年),他竟然退出了商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退隐:弃商从文养天年
对于多数成功人士来说,做出激流勇退的选择是很难的。叶上林主动退出商海江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